近土表的茎杆先发病,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后期在茎杆内外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下面是亚麻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一、侵染循环
(1)菌源。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
(2)传播。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 借风雨传播,侵染老叶或花瓣。田间再侵染多通过菌丝进行。脱落的带病组织及发病植株与健株接触,菌丝即可蔓延至健株,引起发病。
二、防治方法
(1) 种子处理。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播前用10%盐水洗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农业防治:与禾本科实行3年以 上轮作,以水旱轮作效果最好。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通风排湿,雨后及时排出积水。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或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1 500~2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 600倍液。隔7~10天再补喷1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