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又名称麻秆、白秆,烂秆等,病菌储藏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在温度15℃条件下萌发,形 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袍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此瓣和老叶,染病花瓣落到下部叶片上,引起 叶片发病。病叶腐烂凋落到茎部,引发茎部发病。 [症状]油菜在各个发育期都会染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多,茎部受害最重。发病多是从菜帮基部开 始,扩展到整个叶片。病部腐烂,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采种株多茎秆发病,柄部初 时浅褐色、凹陷,后转为白色,皮层朽腐,纤维散离成乱麻状,茎腔中空,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精选种子,清除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发病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轮作 ,最好水早轮作。收获后深翻土壤,深翻深度15厘米以上,把落于土壤表面的菌核深埋土中。合理密植 .施用粪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中耕,锄去出土子囊壳。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50%乙烯菌核刊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或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灭病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 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喷植株基部和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