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花生早衰是花生生产中常见现象,常常表现花生不到收获期叶片提早发黄、枯萎、脱落,严重影响花生后期光合作用,导致饱果率降低,秕果增加,早熟果发芽或腐烂,一般减产15%~20%,严重者减产50%以上。近几年,花生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化控不当、土壤瘠薄、连作重茬等因素,导致花生早衰减产,制约了花生的高产和再高产。那么如何防止花生植株早衰?
早衰原因:
1.品种退化严重。
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大都是常规品种,一些农民没有优种意识和换种概念,抱着一个老品种种植四五年甚至十多年,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注意对品种提纯复壮,种植的品种种性退化、综合抗性丢失、病虫发生严重。
2.土壤瘠薄、重茬连作。
花生一般种植在沙性土壤上,这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团粒结构差、漏水漏肥。而花生施肥一般都是一次性施入,且有机肥施用量小或不施,导致后期营养不足。越是这样的土地,越不愿种植玉米等其他作物(种这类作物更长不好),花生常常重茬连作,造成营养失衡,有害病菌增加,并且没有实施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机质、钾肥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土地越来越瘠薄、病虫越来越重、早衰越来越明显。
3.施肥结构不合理。
基肥使用速效肥量大,特别是氮肥过多,导致叶片过大,茎枝过高,发生倒伏落叶。
4.化控适当。
多效唑一次性使用过多过早,导致花生提早落叶。
5.恶劣气候影响。
花生中后期干旱、连阴雨都会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造成叶片早落。特别是后期连阴雨,形成涝灾,土壤缺氧,营养供应不上,光合作用差,造成叶片发黄、叶斑严重发生,叶片脱落。
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性强、后期落叶慢的晚熟品种。
2.异地换种或定期更换新品种。
异地换种,既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还能最大幅度地提高花生产量。据调查,异地换种花生能增产10%~20%。定期更新品种是彻底解决花生品种老化,种性退化的根本措施。随着花生需求市场的细化,对花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现代育种科技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相继育出。
定期更新品种,确保生产用种3年更新一次,就能提高和恢复良种特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充分挖掘良种增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
3.配方施肥、增施缓释肥。
增施有机肥、控释肥等缓释肥料,确保花生生育后期有较好的矿物质营养供应,不脱肥。
①配方施肥。高产攻关田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11~14公斤、钾14~17公斤。高产田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磷6~8公斤、钾8~11公斤。中低产田一般亩施纯氮4~7公斤、磷3~5公斤、钾4~6公斤。
②精准施用控释肥。中低产田可将全部有机肥、化肥2/3结合耕地施入,1/3的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或播种时用播种机施肥器施在垄中间。高产田可将化肥总量的60%~70%改用控释肥,保证花生后期养分供应,防止早衰。
4.适当化控。
适当化控可确保花生植保合理生育进程,协调营养分配,有效防止早衰。和正常年份相比,如果中期雨水较为充沛化控药剂可以适当增加用量,如果遇到干旱应该适当减少用量或者不用。若雨水较为丰富的年份,可以选择两次控旺。
5.一喷多防。
花生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遇连阴雨天气,要在停雨6~8小时后,及时喷洒叶面喷施营养调剂及杀菌剂,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病防病能力,抑制病害的发生。
以上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花生植株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原因,更好防止花生植株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