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2018-11-28 18:23:11浏览:2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在马铃薯生产中, 早疫病和晚疫病发生、危害在逐年加重,给生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在马铃薯生产中, 早疫病和晚疫病发生、危害在逐年加重,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控制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准确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提高识别与防控能力,成为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马铃薯的早疫病和晚疫病会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
  一、早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叶柄,块茎也可受侵染。叶片染病,初见褐色小斑点,渐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斑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黑色霉层。田间常下部叶片先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大斑,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秆上的病斑多为椭圆形,凹陷。块茎受害,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的斑块,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深入皮下0.5厘米左右,薯肉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至贮藏期,病斑增大,严重时致薯块干腐皱缩。 致病菌为茄链格孢。病菌菌丝暗褐色,有隔;分生孢子梗1~5根从气孔伸出,筒形或短杆状,多较直,暗褐色,具1~7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手雷形或倒棒状,黄褐色,具纵横隔膜,隔膜处有缢缩,顶端细胞细长、喙状。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
  2、常发地块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合理灌溉、清沟排渍、低洼地高畦种植、清除杂草、合理密植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 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防止植株脱肥早衰提高寄主抗病力;清除田间病残体,搞好邻近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早疫病的防治,减少菌源。
  3、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刺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 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晚疫病
  它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其损失程度由气候条件而定。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地区和年份适于疫病发生和流行,受害马铃薯提前枯死,减产可达20%-40%。
  症状
  晚疫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在叶片上,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点,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展达整个叶片,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更为明显。发病严重时,使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品种栽植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所以应选用具有水平抗病性的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和选用无病种薯。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00m以上,以便减少病原菌传播侵染的机会,并严格实行各种防治措施,可在发病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种。
  3、种薯处理。用内吸性杀菌刺浸种,如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也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然后堆积并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再摊开晾干。
  4、加强栽培管理。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可减少田间中心病株的数量。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可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薯块的机会。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割蔓,2周后再收取薯块,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机会,降低薯块带菌率。
  5、药剂防治。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清除中心病株,喷洒1%一2%硫酸铜液,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马铃薯黑心空心的防治

上一篇:

马铃薯黑痣病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