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牛蒡根腐病的防治技巧。
症状
牛蒡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刚发芽的幼苗,地际部被侵染,可形成幼苗立枯。稍大苗子被侵染,根的尖端或枝根水浸状,变黑,重时根腐。成株期只为害根部,在根部形成边缘不明显的暗黑色不规则形病斑,其大小4~10厘米,进一步发展可扩及整个极部。严重时病斑向内部组织发展,细根腐烂,根停止伸长肥大,形成根腐状。病斑多在根距地面10~40厘米部位。
致病菌为不正腐霉。病菌孢子囊近球形。藏卵器球形,表面沅滑或有少数刺突。卵孢子不充满藏卵器腔。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存活。翌年田间发病后,病菌借雨水、灌溉水流传播。
田间发病温度22~26℃,土壤湿度大发病重。因此,多雨年份或地区发病多。砂质土发病重,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措施
(1)使用早熟品种,早播早收获。
(2)重病地应与粮食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3)高畦或高垄栽培。做好田间排灌系统,雨后及时排水,严防地面积水。
(4)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施用石灰。
(5)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