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喜阴湿,土壤湿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对光较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种苗繁育以无性繁殖(分株繁殖或根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下面山村网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淫羊藿叶褐斑枯病的防治
症状:
此病为害叶片。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
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
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
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
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