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蒸制后再干燥者称“熟地黄”,习称“熟地”,具清热凉血、生津润燥、调经补血、滋阴补肾之功能。生地,其根茎味微甜,具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功效,治热病烦燥、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白、尿血、崩漏、咽喉肿痛等症。地黄病虫害,主要有9种,其防治措施如下。地黄九大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 地黄斑枯病
4月始发,7-8月多雨时为害严重,为害地黄的叶,叶面上有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并带有小黑点。防治: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13天左右喷1次,连续3-4次,或用60%代森锌500-600倍液13天左右打1次,连续3-4次。烧毁病叶,并做好排水工作。8月以后,夜凉昼热非常有利于斑枯病发生,条件适宜时5-7天即大流行,造成大面积叶片卷曲干枯死亡。可用枯必治或58%雷多米尔或1∶1∶150的波尔多液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2 地黄枯萎病
又称根腐病,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和地上部茎。发病初期叶柄呈水浸状的褐色斑,叶柄腐烂,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选地势高燥地块种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4年左右轮作1次。设排水沟。选用无病种根留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7-10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尔、80%大生M54、58%甲霜灵·锰锌或50%多菌灵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轮换进行叶面喷施预防,尤其是下雨前后应及时喷药。当田间出现枯萎病零星病株时,可用50%多菌灵或50%敌克松500倍液加少量磷酸二氢钾对病株及周围健株进行灌根,每株灌药500g,连续2-3次,以防病害蔓延。
3 地黄病毒病
又称花叶病,4月下旬始发,5-6月严重。防治:选无病毒种子繁殖;无病毒茎尖繁殖;防治蚜虫,选择抗病品种。齐苗后,用70%代森锰锌或58%甲霜灵·锰锌或50%多菌灵、5 0%敌克松500-800倍液加病毒A对幼苗进行一次全面灌根,可预防和推迟病毒病和枯萎病的发生。
4 大豆胞囊线虫病
5月始发,6-10月发病严重,为害根部。主要根部受害,地上部植株生育不良,矮小,茎叶发黄,花器群生,结实少或不结实。拔起病株,可见根系不发达,支根减少,细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根上并附有白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线虫的雌虫-胞囊。防治:农业措施 轮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1-2年;增施磷肥,适时灌水。
5 棉红蜘蛛
红蜘蛛成虫和若虫5月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处呈黄白色小斑,至叶片褐色干枯。可喷施48%乐斯本10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1000倍液加高效除虫菊酯800倍液,以及20%哒满灵等高效低毒杀虫、杀螨剂,连喷2次即可控制虫害的发生。
6 地黄拟豹纹蛱蝶
4-5月始发,以幼虫为害叶片。防治:清洁田园;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7 地黄黄斑病
是由蚜虫和叶蝉带毒而感染,使叶面变成黄白色近圆形斑,叶脉隆起,凹凸不平,皱缩。防治:用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喷杀蚜虫等。
8 地黄轮纹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有的受叶脉限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mm,初期呈浅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叶枯死。病 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病发生较斑枯病早,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进入发病盛期,7月中旬后逐渐减少。防治:地黄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磷钾肥,雨后疏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注意疏除病叶。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隔7-10天1次。
9 地下害虫
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蝼蛄和金针虫,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0g加少量水,拌炒过的麦麸或豆饼5kg,于傍晚洒施,进行诱杀。
在地黄病虫害防治中,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有“三致”作用的农药,以免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及对人身造成伤害。想了解更多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请访问山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