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三七黑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2018-11-29 09:22:53浏览:45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三七黑斑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三七黑斑病如何治疗和防治方法?  三七黑斑病是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
        三七黑斑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三七黑斑病如何治疗和防治方法?

  三七黑斑病是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90%以上。

 

三七黑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三七黑斑病症状

  三七黑斑病能侵染三七植株和地下根系,其中以芽、茎秆、叶片、花轴、果实、果柄等的幼嫩部位受害严重。黑斑病引起的根腐,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烂根、茎、芽的较多,块根腐烂的较少。

  叶片感病,多在叶尖、叶缘和叶中建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褐色病斑(图1),以后逐渐蔓延扩大,病斑中心色泽退淡。在干燥的条件下,病斑易穿孔或破裂;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扩展较快,达到全叶片1/3或1/2时,叶片即脱落。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情况下,病斑中心均产生黑色霉状物。

  根、根茎、芽感病,开始形成褐色湿腐病斑,后逐渐扩展成根腐,造成全株死亡。如出苗阶段芽(鹦哥嘴)感病,可见嫩芽一侧有褐色椭圆形病斑,继而扭曲、干枯(图2),不能正常生长。

  茎、叶柄、花轴、果柄受害,初呈椭圆形黄褐色病斑,然后病斑上下扩展,凹陷,在病斑中心部位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子孢子),茎、叶柄、花轴随即扭折或倒折(图3-4).茎秆发病严重时植株折垂倒伏,病株上部干瘪凋萎;花轴感病则花盘下垂、扭曲,俗称“扭脖子”。叶柄发病,叶片脱落。

  果实受害时,表面产生褐色斑点,多汁的外皮逐渐干缩,倍覆着暗褐色霉状物,最后果实干瘪。种子感病,表面由白色变为米黄色,逐渐为锈褐色,上生绿黑色霉状物,严重者胚乳霉烂。

  二、三七黑斑病发病规律

  在日平均气温19—20℃时,发病程度随降雨量和连续降雨天数的增加而严重。种子、种苗袋菌是新七园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也是黑斑病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再侵染与病株残体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发生于荫棚透光率有密切的关系,透光越强,发病越重。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偏施、重施,三七徒长,抗病性查,有利于病害发生。

 

  三、三七黑斑病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苗,做好种苗消毒工作:用代森铵或多菌灵1:500倍液 新高脂膜浸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2.严格选地:三七园一般宜选用生荒地,忌连作,尤忌与花生连作,可与非寄土作物如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病根与杂草,并一同烧毁作肥料用。合理密植,控制田间透光度。加强水肥管理,使苗壮抗病力强。除施足基肥外,要适时喷施药材根大灵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4.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代森铵、代森锌(1:300倍)混合液 新高脂膜对此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据研究表明:三七黑斑病病原在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下,仅能存活一个月,在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中,可存活三个月,在自然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2个月,因此,病原不能在土壤中越冬。进入秋冬季后,病原的越冬场所主要是病株、病果、及病残。病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翌年气温回升后,随着雨水的降临而复苏,并经气流、雨水和农事操作扩散、传播,形成初浸染源,开始新的繁殖危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

上一篇:

三七病虫害分类及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