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灰霉病是三七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病原主要是危害三七的幼芽、苗期幼嫩植株叶片、成熟叶片的叶尖和采收花蕾后留下的花梗,进而危害三七的叶柄。一般发病率1O% ~30%.严重的七园发病率可达到60%以上。那么三七灰霉病如何防治?
1.症状特点
三七灰霉病病菌主要是从下棵时留下的残茬伤口处侵染。
感病残茬呈暗色,逐步下串至芽部引起芽腐。感病后,残茬与芽部连接处茎秆中空,表皮脱落,芽部发病组织呈水渍状褐色腐烂,偶有霉状物出现。叶片感病时,病原菌首先从叶尖入侵,感病初期呈水浸状“V”字形病斑,进而病斑呈黄褐色透明状,病部软腐披垂。
后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或七园内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可以看到明显灰色霉层,在霉层上生出灰色锤状的病原菌子实体。当病斑扩展到叶片面积的1/3左右时,叶片通常脱落。三七花序受害,受病部位黄化枯死,终至脱落。
2.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三七病残体和七园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侵染三七的初侵染源。在文山地区全年均可以病,但以出苗期和7-9月以生危害较重。在海拔l 700米以上地区,病菌可引起三七芽腐和摘蕾后花梗腐烂(俗称“座花”)。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七园管理不善,七园荫棚透光过强可加速三七灰霉病的扩展蔓延。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和种苗,实施规范化栽培。注意七园排水,保证荫棚透光均匀一致。三七采收花蕾和下棵后,要及时喷施保护药剂,以免伤口受病菌感染。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的病株残体。
(2)药剂防治
①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
②50%黑灰净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
每隔5—7天喷施1次,连续施用2次。若导致芽腐,可用乙烯菌核利+百菌清(或达科宁)+青枯灵(或叶枯宁)按商品量1:1:1混合后,稀释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