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圆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据陈树旋等报道,1993年此病仅零星发生,1994年全州三七圆斑病发生面积5 000亩以上,平均损失超过2 000元/亩,总计损失l 000多万元。据调查,在海拔l 700米以上的三七产区,因三七圆斑病造成的损失占整个三七生长过程中各种瘸害造成损失的30%~40%,严重的七园可达70%以上。
1999年受三七圆斑病的危害,60%以上的三七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2001年因受降雨量增加和雨季持续时间长的影响,全州三七圆斑病发生面积已达10 000亩以上,7~8月采挖的三年七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万元,二年七经济损失500多万元。下面小编来总结了一些三七圆斑病的防治措施,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症状表现
三七圆斑病病原菌可以危害三七植株的各个部位,在各龄期三七植株上均有发生。叶片受害时,病原一般由叶片背面气孔侵入。发病初期可在三七叶片背面看到黄色小点,在天气潮湿或连续阴雨条件下,小点迅速扩大,叶绿素退去形成透明状圆形病斑,七农称之为“鱼眼珠斑”、“麻子病”。
若遇连续阴雨,病斑呈透明状且较小,直径为5-10毫米;病害发展速度快,从发病到叶片脱落仅l -2天的时间。若天气晴朗,气候较干燥时,发病速度减慢,形成病斑较大,但一般直径不超过20毫米。病斑圆形褐色,有明显轮纹,在病健交界处可见黄色晕圈。
三七茎秆受害时,感病部位呈褐色,但不造成扭折,发病后天气晴朗时受病部位有裂痕,轻触茎秆即从受病部位折断。
三七芽部和幼苗茎基部受害时,主要表现为发病组织表皮为褐色,茎基部发病部位凹陷,中央为黑色,但在病健交界处一般呈黄色,在土壤潮湿和厢草较厚时受病部位呈玫瑰红色。
根茎和块根受害时,受害部位的表皮一般呈褐色,发病组织较干,剖开发病组织在肉眼下可看到黑色小点或黑色小块,镜检该黑色物质主要是病原的厚垣孢子。块根受害的中后期,其它病原可从受病部位侵人,构成复合侵染而导致根褐腐。
2、发病规律
三七圆斑病在文山地区危害范围以1700米以上地区为主.1 700米以下中低海拔地区可因当年气候变化而时有发生。每年的4—5月,是病原危害三七茎基部,导致芽腐的发病高峰期。每年的7 -8月,是三七地上郡植株发病的高峰期,此时期病害的扩展迅速,发生面积广泛,极易暴发流行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故也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时期。
病害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及降雨日数密切相关,当气温在21℃以下,同时遇连续降雨数天以上,或日降雨量平均达15毫米以上,可导致三七圆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
(l)农业防治
①土壤处理。病原可在土壤中越冬,故选地时应避免选用曾发生过三七圆斑病的地块做七园。育种一年的地块若需继续种植三七,可于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可参照三七猝倒病土壤处理方法进行。
②种苗处理。首先应选用生长健壮、无病、无损伤的一年七做种苗,移栽前对种苗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可参照三七黑斑病种苗处理方法进行。
③加强七园管理。雨季应打开园门,通风排湿;调整荫棚时,荫棚材料要疏密一致,透光均匀;对已发病的七园,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并对发病中心进行土壤药剂消毒处理。
(2)化学防治
三七圆斑病发生期内可选用以下药剂中的一种或其中两种混合后进行喷雾防治:
①40%福星乳油4000倍液。
②30%爱苗乳油3000倍液。
③1. 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④60%世达水分散剂1000 - 1500倍液。
⑤65%代淼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