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为虎耳草科植物。生于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丛、草甸和荫湿岩隙。一般江苏、浙江、上海一带4~5月常见其发病,主要危害虎耳草。种植过程中虎耳草灰霉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病原
半知菌类真菌 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oonexFr.)
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280~550×12~24(μm),浅褐色,有隔膜,顶部呈枝状分枝,分枝末端膨大,上生小突起;分生孢子聚生在分枝顶端,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至浅褐色,单胞,大小9~15×6.5~10(μm)。
危害症状
虎耳草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常沿叶缘发生,半圆形或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渍状,暗绿色至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展,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黑褐色腐烂,病部生出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呈轮纹状褐色枯斑,霉层也不明显。
发病条件
虎耳草灰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上存活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气温18~23℃,持续阴雨潮湿天气,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易染病。春季低温或寒流侵袭、植株生长衰弱或株丛间郁蔽发病重。江苏、浙江、上海一带4~5月常见其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养护环境湿度不宜过高并注意通风,养护温度不可低于15℃。
2、药剂防治:可用50%氟吗啉.锰锌可湿粉(国光三治)400-6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国光绿青)1000-1500倍,50%国光异菌脲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国光松尔(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