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瘤蛾(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属鳞翅目,瘤蛾科。俗称枇杷黄毛虫,是我国南方枇杷的最主要害虫,在皖南山区为害较重,严重时,受害枇杷当年新叶全被吃光,老叶仅存叶脉,致使树势衰弱,产量锐减。幼虫称枇杷黄毛虫,为枇杷主要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色,散布暗褐色点;前翅近基部、中室中部、上角及下角各有一小簇竖鳞,中部有3条黑色的曲折横纹,外缘上有2个排列整齐的黑色锯齿形斑。
卵扁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刻纹。
幼虫全体黄色,各体节侧面和背面具瘤状突起3对,排列横列,各突起上着生刚毛,第3腹节背面的一对瘤状突起为黑色。老熟幼虫在叶背上结茧化蛹,茧为三角形,上端有一角突,蛹淡褐色。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以蛹越冬,越冬蛹于翌年4—5月间陆续羽化。第1代幼虫于4月上旬至5月下旬出现,为害枇杷春梢,以7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3、4代发生量最大,为害夏、秋梢嫩叶。卵散产于嫩叶背面上,每雌可产卵数十粒,一般为30余粒,初孵幼虫在嫩叶正面毛丛下群集取食,被害叶呈褐色斑点,2龄后分散,3龄开始食量大增,取食时先用头部把叶背绒毛推开,被害嫩叶仅剩下薄膜和叶背绒毛。为害严重时,全树嫩叶被食殆尽,幼树受害较严重。老熟幼虫多在叶背面沿主脉处或枝条朝向地面阴处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冬季用禾秆或破布擦拭枇杷树干和主枝,消灭越冬虫蛹;羽化盛期消灭停在树上的成虫;早晨或榜晚消灭在幼叶上为害的幼虫。
天敌有姬蜂、茧蜂、广大腿小蜂、金小蜂和寄生菌等。冬季从树干上扫集虫茧置于寄生蜂保护器中,可保护天敌,控制虫害。
药剂防治,每次新梢萌生初期,发现为害时应及时喷洒下列药剂: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1000倍液;25%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