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黑斑病,病原称向日葵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菌丝丛近层状铺展,稀毛状,灰色。葵盘染病生圆形至梭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至灰褐色斑,中心灰白色。分布在全国各地。连作地、播种早的向日葵易发病。那么如何防治向日葵黑斑病?
发病传播:
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播种带病的种子出土后即引起苗枯或叶斑。但种子带菌量较少。病残体上的病原菌是主要初侵染源。遇有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到向日葵植株上进行初侵染。侵入适温25~30℃,在雨季,温度适宜,寄主处于乳熟至腊熟期很易发病。
高温多雨该病流行速度快,潜育期短,因此很易流行成灾,成为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发现免疫的品种。油B-12、阜新大喀、法国向日葵、先进工作者等较抗病。病菌孢子萌发温限5~35℃,最适25~30℃,潜育期2~13天。流行与雨水有直接关系,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播种早的向日葵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良种
②合理轮作:实行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的轮作,一般间隔5年以上。
③清除田间菌源:秋季深翻地,消灭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在发病初期将下部发病叶片摘除,对黑斑病扩散有一定控制作用。
④适当调整播期:向日葵乳熟至腊熟期时最易感染此病害,每年7月和8月的气候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可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及各品种的生育特性,适当调整播期(晚播),使向日葵易感病阶段避开阴雨连绵的季节,达到防病的目的。
⑤人工脱叶:现蕾前期开始,每10天1次,连续4次。
⑥采用向日葵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2、物理防治
用50~60℃热水浸种20 min进行高温杀菌,可有效地控制由种子传带的向日葵黑斑病菌。
3、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可有效杀灭种子上携带的病原菌,可用50%福美双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用2.5%咯菌腈种衣剂包衣(1:50)。
②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化学药剂,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