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紫苏根腐病与斑枯病?](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9/203357411.jpg)
一、紫苏根腐病:
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1)发病症状:
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2)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3、重病地块选用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或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植前拌细土均匀撒施在地表,或沟施或穴施在种植沟穴内,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二、紫苏斑枯病:
是由真菌侵害引起的,病菌越冬主要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的地块,发病严重。一般初夏发病,直至深秋。
(1)症状:
紫苏斑枯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病斑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斑干枯形成穿孔。6月份后高温、多雨。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良种,注意无病株留种,防种子传病;注意轮作换茬,避免重茬;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种植不宜过密,及时摘叶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1:2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