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是薄荷常见的重要病害。薄荷锈病还为害三七、元胡、白术、当归、贝母等多种药用植物。
为害症状
首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发病时,在叶片或嫩茎上发作黄色、橙黄色微拱起的疱斑,有时几个疱斑联合成大斑、疱斑表皮决裂,散出黄色、橙黄色或铁锈色粉末(病菌的夏孢子),发病后期,病部长出黑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冬孢子),被害叶片初期成长不良,且因为叶面上附着黄色的孢子,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发病后期,大都叶片干燥,形成前期落叶。嫩茎发病后,先是病部以上茎地萎蔫,后嫩茎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冬孢子也能粘附在种子上过冬。翌年冬孢子萌发,便形成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下旬,如遇接连阴雨或干旱气候时,极易发病,且延伸快,为害重,夏孢子靠风力传达。传达间隔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因此,锈病一旦发作,往往是规模广,面积大。
防治方法:
1.实施轮作。即与锈病病菌非寄主的作物实施3年以上的轮作。
2.合理上肥。在薄荷成长期间,忌偏施氮肥,应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稳健成长,增强抗病力。一起,要注意田间排水,避免受渍。3.药剂防治,据大面积栽培的专业户介绍,发病前喷洒1:1:100波尔多液,具有较好的维护和防止作用;发病时喷25%粉锈宁12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作用也很好,如病重较重,可每隔10天喷一次,接连防治两次。
想了解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农业病虫栏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