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该病系新病害,河南、安徽等省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初发病时叶面现不规则紫红色小斑,边缘不明显。发病中期叶面形成棕红色角斑,边缘趋于明显,叶背面症状不明显。进入发病后期病斑呈褐色角斑,叶背面也出现相同的角斑,病斑组织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背面出现绒状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梗。叶尖、叶缘也常发病,后期病斑融合成片,叶片干枯而死。果实染病果实上产生锈褐色小圆点,大小约1mm,病斑多时融合成片,致果顶部出现锈褐色,一般只侵害果皮不深入果肉。
【病原】Ramulariasp.称一种柱隔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浅褐色,生在球状子座上,2—32根从气孔伸出,个别呈曲膝状,具隔膜3—6个。分生孢子柱形,无色,一端钝,另一端稍状,多为2个细胞,分隔处稍缢缩,个别单细胞或3个细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一般在5月上旬出现第一批病斑,近地面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历时约30天。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从5月发病一直持续到10月底,一般7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该病发生迟早与每年4月中、下旬温湿度关系密切,日均温高于15C,相对湿度达到80%,则发病早,4月底即出现病斑。此间若气温低于15C,相对湿度小于70%则发病晚,5月上旬才出现病斑。及时修剪、施肥,树势健壮则发病轻,管理粗放,树势生长弱发病重。河南调查品种抗病性有差异。石滚枣、珍珠红等大型果品种较抗病,而小米枣、马牙枣等中小型果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的大型果品种。(2)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提高抗病力。(3)农药防治方法参见山茱萸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