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杜仲茶翅蝽象的防治技巧

2018-12-01 23:08:55浏览:7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目前发现的杜仲刺吸类害虫是茶翅蝽象。茶翅蝽象属半翅目,蝽科。又名臭板虫、臭大姐。主要危害杜仲嫩梢和杜仲果实。那么杜仲
   目前发现的杜仲刺吸类害虫是茶翅蝽象。茶翅蝽象属半翅目,蝽科。又名臭板虫、臭大姐。主要危害杜仲嫩梢和杜仲果实。那么杜仲茶翅蝽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茶翅蝽象
  发生规律
  在河南省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墙缝、石缝,树洞和草堆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先危害杜仲幼嫩顶梢,6月中旬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常20余粒排列成一卵块。卵期4~5天,若虫孵化后,先静伏于卵壳周围或上面,以后分散危害。成虫及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嫩梢和果实的果柄;危害嫩梢时被害株率可达100%,被害株高生长或新梢生长量下降:危害果实,严重时被害果率可达25%以上,使杜仲果实大幅度减产,也影响杜仲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7月中旬出现当年成虫,发生不整齐。8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尚有产卵,9月上旬仍能危害果实。9月下旬以后当年成虫飞向房屋、石缝及其他场所潜伏越冬。
  成虫体长15毫米左右,宽8毫米左右。体扁平,略呈椭圆形。全体黄褐色至茶褐色。触角褐色,5节,第4节的两端和第5节的基部为黄褐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黄褐色排列斑。小盾片有5个小黄斑,两侧的斑点明显。卵短圆筒形,顶平坦,中央稍鼓起,周缘环生短小刺毛。卵初产时乳白色,接近孵化时变褐色,常20余粒排列成块。若虫形似成虫,无翅。初孵化时体为白色。腹背有黑斑,体长约2毫米,胸部及腹部第l~2节两侧有刺状突起。腹部第3~5节各有一红褐疣突。
  茶翅蝽象食性根杂,除危害杜仲外,还危 害梨、苹果、桃、李、杏、樱桃、山楂、石榴、柿、梅、柑桔、榆、桑等树种。广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省(市)。
  危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吸含平茬幼树和嫁接苗幼嫩顶梢、果实果柄部位的汁液。嫩梢被誉后顶梢,干枯变黑,顶梢暂时停止生长,10~15天后由危害部俭以下侧芽萌发2~4个新梢,呈丛生状;危害杜仲果实,主要从果柄处刺吸果实汁液为主,被刺吸危害的果实逐渐干缩变黑,甚至脱落。
  防治方法
  1、虫越冬期在集中发生地进行人工捕捉。
  2、季在炎热的中午前后,该虫多群集于杜仲枝干背阴处,也可采取人工捕杀。
  3、翅蝽象危害杜仲嫩梢或果实较轻时,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果实严重时,喷施5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杜仲豹纹木蠹蛾的防治

上一篇:

枸杞实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