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柏适应力强,喜光又耐荫,耐寒又抗热,耐干旱瘠薄,耐修剪,对空气污染有一定抗性。且龙柏枝叶浓密,树形优美,四季苍绿,抗性强而寿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在青岛市、济南市被广泛应用。因大面积单一种植,管理粗放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龙柏病害也随之出现,严重时龙柏成片死亡,影响观赏性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青岛市、济南市部分公园、道路、广场绿地内的龙柏病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明确两种病原菌,摸索防治方法,基本控制病害的蔓延及发生。龙柏常见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龙柏叶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当年麟叶及绿色嫩枝。发病初期,麟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无光泽,最后变成枯黄色,引起麟叶早落。麟叶上的病斑向下蔓延,危害嫩枝,嫩枝发病褪绿,变成黄绿色,最后为枯黄色,不易凋落,次年春天被风吹落,严重的树冠布满枯黄的病枯枝叶,连年发生树冠稀疏,生长势弱,降低观赏性。
病原:经对病株分离培养,明确病原为细交链孢属(AlternariatenuisNee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交链孢霉属。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条上越冬,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自伤口侵入。发病期4---5月,盛发期7----9月。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侵入。
综合防治措施:
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落叶,特别是树冠上残留的病枯枝,清理的病枯枝集中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对多年栽的龙柏增施有机肥,早春灌足底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防治病原菌。4月份,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喷3遍,间隔期7天,防治效果60%以上。
2.龙柏紫纹羽病
症状:初发生于细支根,逐渐扩展至主根、根颈。主要特点是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网状物,甚至布满厚绒布状的紫色物,后期表面着生紫色半球形核状物。病根皮层腐烂,极易剥落,木质部初呈黄褐色,湿腐,后期变为淡紫色,木质朽枯,烂根具有浓烈蘑菇味。轻病树势衰弱,叶黄早落,重病树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病原:经过对病株分离培养,明确病原为紫卷担子菌3(Helicobasidiumpurpureum(Tul.)Pat.)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目,卷担子菌属。
发病规律:病菌利用它在病根上的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应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寄主幼根,使根部腐烂。4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为发病盛期。
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土壤中缺乏有机肥,生长衰弱的树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保证植物健康生长,降低病原物的数量,适时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住病害。
保护无病新区,防止病害传入
对苗木进行严格检疫,不栽植有病苗木。对可疑苗木要先消毒再栽植,即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X浸苗10-15分钟,清水洗净后栽植。
消灭零星病区,防止病害蔓延
①物理措施
及时清除植物周围杂草、树根,减少病菌来源。刮去病株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
②栽培管理
对发生白纹羽病周围带菌的土壤,一方面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残根、烂根、烂皮等带病残体,另一方面对土壤进行翻晒、晾晒。条件允许,最好换土;增施有机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掺沙改粘,挖沟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气、排水能力,破坏病菌的适生环境;对覆土过厚而影响植物根系呼吸的情况,要适当铲除表土;合理修剪,降低修剪的强度和频率,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保证植株健康生长,提高免疫力;避免大面积单一栽植,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增加其通风透光,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从而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
药剂预防必须要早,间隔6-7天,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达60%以上。在根部土壤灌注7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50-300X,防治效果为60%;也可在病株周围洒毒土即每平方米40%五氯硝基苯8-9克,拌12.5-15千克细土施于病株根部,防治效果68%;或在病株周围直接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原粉每株8克,防治效果达62%。控制重病区,抑制病害发生。
3严重病株(一般指1/2以上死亡的植株),及时挖除并集中烧毁,周围土壤用50%代森铵水剂100-150X或40%五氯硝茎苯粉剂50-100X毒土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1000X,或用石灰粉消毒,防治效果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