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她的不少农民却使用着水唧筒这种十分简陋的植保施药工具。落后的植保器械和施药技术直接导致了我省农药利用率只有20%-30%,造成农药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南方农村报记者日前在“全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场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造成广东省农药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械化程度低。据了解,目前我省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为340多万台,其中手动喷雾器有330万,占95%以上,机动及担架喷雾器社会保有量16万台左右,约占4.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以上是通过手动喷雾器来完成的。更有甚者,不少农民在使用水唧筒这种十分简陋的施药工具。
二是植保机型落后。目前,我省常用的喷雾器主要是工农-16型、WFB-型和工农-36型喷雾器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定型的,喷洒性能差,喷洒部件单一,许多产品质量低劣,“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与发达国家先进的防漂喷雾器、循环喷雾器、自动对靶喷雾机等植保机械相比,有着四五十年的差距。
三是施药技术落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施药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大量应用低容量、超低容量、控滴喷雾、反漂喷雾等一系列新技术,提高了施药功效和农药利用率,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我省基本上还是沿用大容量、雨淋式、全覆盖式的喷雾方法,很不科学。
省农药利用率不足三成,施用的农药70%漂移到空气或流入土壤,造成农药的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容易引起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农作物药害,同时还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