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田除草剂种类
1、土壤封闭除草剂:该类除草剂多数都是喷施到土壤表层,从而形成一个药土层。当杂草萌发后,可被根、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从而发挥除草作用。这类除草剂常见的有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2甲4氯等。其中,部分成分对刚出土的1-2叶龄杂草也有防除效果,但随着草龄增大,防除效果会降低,如莠去津、2甲4氯等。
2、茎叶处理剂:该类除草剂是在杂草出苗后,草龄尚小,一般在杂草分枝或分蘖前,将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或地表,通过触杀以及杂草茎叶和根的吸收传导,到达杂草的生长点及其余没有着药部位,致使杂草死亡。茎叶处理剂根据有无选择性又分为两大类:
(1) 选择性茎叶处理剂:即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伤害很小的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只能杀死农田中的某类或某种杂草,而对作物影响较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都属于这种除草剂,如:甲基磺草酮(即硝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2,4D丁酯等。
(2) 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灭生除草剂,可以通过茎叶吸收传导到植物各个部位,致其死亡,如草甘膦,故该药对宿生根杂草有较好防效。另外一种是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作用机理是阻止叶绿素合成,从而阻止植物光合作用,如百草枯,它对老化茎叶和根没有作用。通俗讲,见绿杀见绿杀死,见土钝化,几乎没有药害残留。
二、玉米常用除草剂使用方法
1、乙草胺
防除杂草种类:大部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谷莠子)、牛筋草(鸡爪草)等及一些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如藜、反枝苋、鸭跖草、铁苋菜等都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作用机理:封闭处理,被植物幼芽吸收,种子和根也能吸收一部分,但量较少。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抑制蛋白酶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前期墒情好,则幼芽未出土即被杀死。墒情较差也可使出土杂草的茎叶吸收土表药液传导到植物体内发挥作用,致杂草死亡。异丙甲草胺和精异丙甲草胺是乙草胺的升级版本,作用机理相似,除草效果和安全性比乙草胺更好。
2、2,4-D丁酯
防除杂草种类:藜(灰菜)、蓼(例如酸模叶蓼)、反枝苋(苋菜)、葎草(剌剌秧)、问荆(节节草)、苦荬菜、刺菜、苍耳、田旋花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作用机理:具有较强内吸传导性,浓度大于100ppm时,可阻碍作物生长,干扰植物体内的激素平衡,破坏植物输导组织,抑制光和作用,从而使用非禾本科杂草死亡。
使用方法:播后苗前使用,亩用量72%2,4-D丁酯30-50毫升,也可在玉米4-5叶期使用,亩用量20-30毫升,若与烟嘧等混用,用量减半。使用2,4D丁酯注意事项:该成分挥发性强,可在空气中漂移,因此喷药时应选无风或微风天气,或喷头佩戴保护罩,防止药剂漂移到双子叶作物田造成药害。使用该成分的药械一定注意清洗干净或专用。目前2,4D异辛酯正逐步取代2,4D丁酯。
3、烟嘧磺隆
防除杂草种类:可防除马唐(谷莠子)、牛筋草(鸡爪草)、狗尾草、野高粱、反枝苋、马齿苋、藜、苍耳、鸭跖草、莎草等,对打碗花,田旋花也有一定防效。
作用机理:由植物茎叶及根部吸收,通过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迅速传导,抑制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来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表现为吸收药液后,停止生长,生长点褪绿白化,扩展到其它茎叶,使植株死亡。
使用方法:玉米3-5叶期使用,4%烟嘧磺隆亩用量40-60ml。需要注意:该成分对不同品种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安全性顺序为马齿型玉米、硬质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由于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对该药敏感,在这些品种上禁止使用;玉米制种田勿用;施用烟嘧的前后7天不能喷施有机磷类农药;高温干旱或空气湿度较大时不宜施药。
4、莠去津(阿特拉津)
防除杂草种类:苗前施药对未出土的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苗后茎叶处理对一年生阔叶草优于禾本科杂草。
作用机理:植物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很少,迅速传导,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死亡。
使用方法:苗前封闭处理亩用量175-200ml,苗后茎叶处理亩用量125-150ml。需要注意:莠去津残留期较长,对后茬作物有药害,且莠去津还有累计残留的特点。为保证安全性,根据莠去津杀草特点,多采用混用降低用量的方法。
5、硝磺草酮(甲基磺草酮)
防除杂草种类:可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藜、苋菜类、鸭跖草,苘麻(车轮草),苍耳等,及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
作用机理:被杂草吸收传导,抑制叶片内羟苯基丙酮酸脱氧酶活性,使植物失去了保护叶绿素免受紫外线照射的防护物,叶绿素遭到破坏,使杂草叶片白化而死亡。
使用方法:苗后处理除草剂,春玉米5%硝磺草酮亩用量80-120ml,夏玉米亩用量60-100ml。硝磺草酮的安全性较高,玉米五叶后仍可喷药,并且对较大的阔叶草杀草效果特别好。
更多农药知识,请关注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