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
白背飞虱:为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田、一晚田早期的飞虱优势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啉、呋虫胺、噻虫胺、烯啶虫胺等)敏感,为迁飞性害虫,也可传播黑条矮缩病。寄主以水稻为主,也可在稗、游草、看麦娘、麦、甘蔗等禾本植物为害。
灰飞虱:是一晚、二晚田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可在当地越冬,寄主除水稻外,还可为害麦、稗、游草、千金、双穗雀稗等禾本植物。
褐飞虱:是晚稻田里的优势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高抗,属迁飞性害虫。主要寄主为水稻、野生稻。
稻飞虱的防控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压前控后,绿色防控”的方针。
1、保护天敌,自然控害,防止害虫再猖獗。农田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是飞虱天敌,黑肩绿盲蝽吮食飞虱卵液,蜘蛛捕食活动的飞虱,生产中可以通过使用低毒高效农药来减少对天敌的伤害,田埂种植大豆来提供天敌栖息条件,不用菊酯类和三唑磷农药来防止害虫再猖獗和刺激产卵。
2、加强田间调查,实时监测预警。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要切实做好飞虱田间调查监测,及时预警,一般分蘖期百丛虫量200-400只以上或短翅成虫2-6只,孕穗期百丛虫量500-800只以上或短翅成虫5-10只,灌浆期百丛虫量1000-1500只以上(各地指标或许不同)就应及时用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