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杨文夫妇:让“癞头山”变成“花果山”

2018-11-10 23:04:27浏览:9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昔日地岳坡,处处野猪窝;今日地岳坡,挂满致富果。”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地岳组,昔日的荒山已开垦成脆红李基

“昔日地岳坡,处处野猪窝;今日地岳坡,挂满致富果。”近日,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包东村地岳组,昔日的荒山已开垦成脆红李基地,林下套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山间建起生态养猪场,山下建起鱼塘。

说起包东村的变化,还得从杨文、游本玲夫妇说起。2001年以来,杨文结合家乡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做起了木材生意,赚到“第一桶金”。2014年,杨文夫妇俩决定到生态条件好的平庄镇包东村发展农业。他们成立了岑巩县文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3000亩荒山,决定发展水果套种中药材,与72户农户签订了土地入股“三七分成”的协议,其中38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让产业多元化,杨文夫妇结合市场需求,今年又引进青脆李、蜂糖李、中桃、寿桃等新品种种植,林下种植太子参、丹参等中药材1200亩。目前有500亩脆红李已桂果,预计创产值50万元,1200亩中药材可创产值500万元。据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再过两年,脆红李、中桃等精品水果盛产后,每年至少创产值1000万元以上。

“如果没有他们俩,我也发不了‘药财’。”包东村马家坡组贫困户杨政兵高兴地说。在杨文夫妇的带动下,今年他种植太子参20亩,获得收成后可创收10万元。

如今,包东村的“癞头山”变成了“花果山”,特色种植蓬勃发展,夫妇俩已带动全村20余农户发展太子参、丹参、黄金银等中药材种植5000亩,预计可创产值4000万元。

张能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闫振国:变挖山求生为养山致富

上一篇:

县长“卖米”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