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食心虫,幼虫主要为害梨、苹果、沙果、海棠、山定子等果实。幼虫蛀果后在果皮下浅层为害,一般不深入果心,被害部位果皮变褐,干裂,形成1cm左右近圆形干疤,疤上附着少量细粒虫粪。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4.8mm,灰黑色,具有紫色光泽,翅展8~11mm。前翅前沿有7~9条白色短斜纹,后翅灰褐色。
卵:扁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以后变为茶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mm,体背面3~8节上各有两条桃红色横条纹。越冬幼虫变为杏黄色。
蛹:褐色,长约5mm左右。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中作茧越冬。翌年苹果落花十多天(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出现,卵产在果实表面或叶背上,5~7天孵化为幼虫蛀入果皮下浅层为害。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从果中脱出,在树皮裂缝中潜入作茧化蛹,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继续产卵繁殖为害,8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继续脱果,爬入枝干皮缝内作茧越冬。
防治措施
1.早春刮树皮,用刷子刷裂缝,可杀死部分越冬幼虫。
2.6月中下旬开始喷药,间隔12天再喷1次,连喷3~4次,可用对硫磷2000倍液或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即能杀卵,又能杀初孵幼虫。
3.摘除虫果,以防其继续繁殖,扩大为害。
更多农药知识,请关注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