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棉区到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达10%-15%,严重发生期可达30%-40%,常造成棉花减产和降低品质,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烂铃烂桃的原因。棉花发生烂铃现象,与气候、病虫害及栽培技术等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气候因素。夏秋季多雨,高温高湿,光照减少,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当棉铃开裂,这种烂铃就会在多种病菌的侵染之后,导致病害烂铃严重发生。因此,病菌是诱发烂铃的内在因子。据农技部门调查,烂铃中一般炭疽病危害占2.5%一3.5%,黑果病占3.2%~6.7%,红腐病占26.8%-42.2%。其中疫病、炭疽病等侵染能力较强,可从铃壳直接侵入: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侵染能力较弱,可通过铃尖、裂口、壳缝和伤口等处间接侵入。8-9月份雨量、雨日和温度是决定铃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据观察,烂铃率高低与田间温度呈正比。如遇阴雨天3-5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5C -30C或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上时,有利于病菌侵染棉铃发病。若棉田低洼,排水不畅的棉地,也极易发生烂铃,烂铃部位多在近地面和近主干的中、下部果枝上。二是虫害造成烂铃。在烂铃中一般虫害烂铃率达70%左右,导致烂铃的虫害有:玉米螟占45.7%,红铃虫40.9%,其他病害占13.5%。虫害形成的虫孔、伤口是病菌侵犯人发生烂铃的重要途径,虫孔还能成为水分进入棉铃的通道,使内含物成糊状,滋养病菌而加重烂铃。久晴天旱,铃内水分通过虫孔过度丧失,提前开裂,抑制纤维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三是水分成为诱发烂铃的主导因子。据调查观察,在25℃-30℃适温范围内,雨水越多、湿度越大,烂铃越重。水分导致烂铃的机理是:一是促进了棉铃表面水膜形成,病菌借助水膜分子,通过气孔侵入铃壳使细胞破坏而烂铃:二是促进了病菌的萌发和传播:三是促进裂铃时间的停滞,棉铃停滞在刚裂未开阶段,烂铃最易发生且严重。因此,外界环境干燥、脱水开裂加快,并能抑制病菌繁殖,减轻烂铃。反之,棉铃含水量多,停滞在刚裂未开阶段的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的机会越多,必然会造成大量烂铃。四是棉田荫蔽诱发烂铃。在施肥量过大时,常会造成棉株生长过旺,荫蔽严重,抗病力下降而引起烂铃。据观察,棉田中旺长荫蔽型棉花烂铃率为40.8%,比稳长小叶型增加35%左右。其中吐絮期的烂铃率旺长荫蔽型比稳长小叶型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增加了34%左右。在干旱条件下增加26.5%左右,而在多雨条件下增加56%左右,荫蔽烂铃成为棉田发生烂铃一个不可忽视的的问题。
烂铃的治理措施。分析了棉田出现烂铃的原因之后,对烂铃的防治,必须从改善棉田小气候人手,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为辅的治理策略。
一、农业措施
1、适当控氮。氮肥过多,易造成枝叶徒长,导致棉田通风透光不良,铃壳变厚,贪青晚熟,易发生烂铃。因此,施肥时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料,8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底,可用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促使棉铃早开裂:或2%-3%过磷酸钙浸泡澄清液或1%-2%氯化钾(硫酸钾)溶液或5%-10%草木灰浸出泡过滤液,共喷2-4次,有防烂桃——增品质——促铃重的效果。可结合防治病虫药剂一起边混边喷(草木灰水例外),尤其是对防治棉铃虫有奇效,因磷肥可驱拒棉铃虫成虫(蛾子)在棉株顶梢产[来自WwW.lw5U.com]卵。
2、搞好排灌。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如遇秋季的阴雨天气,应搞好培土清沟,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棉田雨住田干:如遇秋旱需浇水或灌水,抗旱时,则以沟灌和不留积水为好。
3、整枝摘叶除蔽。搞好棉花中后期的整枝,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烂铃的有效措施。对荫蔽田及时采取打边心、去赘芽、剪空枝、打老叶、推株并垄,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烂铃发生发展。密度大的棉田,在秋雨多时,推株并行在晴天下午进行,次与次之间间隔7-10天,不仅可增加后期铃重,还可减少烂铃一倍以上。
4、抢摘。抢摘病害桃、虫蛀桃、黄壳老桃,是实现阴雨不烂桃,烂桃不烂花,抢摘不降质,达到数质并收、早桃优收、丰产丰收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抢摘后铃重增加,僵瓣减少,绒长增加,衣分增加,尽量地减少田间烂铃的损失。
5、抗风防倒。花铃期暴雨大风是导致棉花倒伏烂铃的重要因素,烂铃率可达58%左右,比直立棉株增加31%左右。因此,风前壅土,风后扶理,是减少烂铃的有效措施。
二、化学防治
1、药剂催熟。棉花喷施乙烯利可使铃期提早10 -15天,开裂至吐絮提早2-3天,又可提高青铃抗病力,促进老叶早熟,防止田间荫蔽等。喷施乙烯利的时间,一般在霜前20天左右,以施药后数日内最低气温高于20C为宜,乙烯利施用浓度,可采用800-900ppm,每亩用有效成分40%乙烯利125-150克,每亩喷50-60公斤水溶液。一般只喷1次即可保证药效。若喷后6天内遇雨,必须重喷药1次。
2、喷药防治病虫。棉铃虫、金刚钻、红铃虫、玉米螟等危害棉铃后形成孔洞,雨水灌人空洞,极易引起棉铃腐烂。棉株下部1-5台果枝上的铃和铃龄在40天以上的棉铃容易受病菌危害而发生烂铃现象。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伤口,避免病菌和雨水侵染,可有效减轻烂铃。烂铃发生初期(即田间烂铃植株比率达0.1%时)喷药防治,有良好效果。烂铃发生较重时再喷药,防治效果很差。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次每亩喷洒药液45-60公斤。对准棉株中下部的青铃细致周到地喷洒,间隔6-8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可达86%左右。喷药之前,将吐絮棉铃采摘,以免因喷洒药液而降低棉花纤维质量。也可以结合防治四代棉铃虫,在杀虫剂中加入预防烂铃的杀菌剂,这样既杀虫,又兼治烂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