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自家地里看看长势良好的葡萄后,62岁的永次都十分愉悦。她说:“这可是能让我们一家增收的金果果!”
永次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藏族村民,村里一开始推广葡萄种植时,她就大胆参与。
作为传统的农牧家庭,要改变传统的青稞种植习惯并非易事。起初,永次内心也有挣扎。但当她了解到,政府会免费提供葡萄枝条、水泥杆、黄板等支持,同时在葡萄尚未挂果的3年里还有补贴,她就决定先种种看。
种植过程中,她时常面对一些难题,不清楚病虫害防治、施肥次数。她向村干部咨询时,都得到了耐心解答。德钦县农技部门也多次组织技术培训大会,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现在永次的葡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升,何时施肥、何时修枝……早已稔熟于心。
“葡萄地很诚实,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永次说,第一年的1亩地,到现在的4.6亩,种葡萄收入也从最初的1000元增长到现在的2万余元。有了这笔经济收入,她家里的生活改善了很多,也买了新电器。
为了保障葡萄的销路,当地引进了葡萄酒厂家。“我们按照厂家的要求套袋种植,减少了病虫害,提升了葡萄的品质。”村民提布卓玛告诉记者,销售再也不用愁了。
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充分挖掘出当地葡萄种植潜力。“迪庆每一块地的葡萄都有独特的风味。”香格里拉酒业负责人吴水林说,公司每年收购的葡萄在4500吨左右,涉及农户2800多户,“葡萄已成为迪庆藏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除了将葡萄直接卖给葡萄酒厂家,提布卓玛家还自己酿造葡萄酒。因邻近通往明永冰川、雨崩村的道路,不少过往游客会到她家购买葡萄酒,现在她家的葡萄酒大受欢迎。
永次、提布卓玛的经历只是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缩影。德钦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德钦县通过政企、农企合作,让葡萄产业从无到有,打造了沿澜沧江、金沙江的“葡萄河谷”。去年,德钦县葡萄产量为5894.7吨,农户收入3571.2万元,户均收入在1.29万元。
记者了解到,未来,德钦葡萄园区经营管理模式将从“公司+基地+农户”转变到“公司直接租赁土地”标准化经营,进一步推广新型管理方式,提高农业附加值。
很快,永次家地里的这些葡萄就要进入当地的葡萄酒厂。她说,按照葡萄的长势,今年葡萄的收入也会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