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正逢宣汉县黄石乡的赶场天,金竹寨村村民冉隆清并没有去赶场,而是在家忙着分类整理魔芋,大的卖掉,小的留种。最近一段时间,金竹寨村的大多数村民和冉隆清一样,都忙着尽快把地里的魔芋挖出来,看着丰收的魔芋,村民们都笑逐颜开。尽管如此,第一书记方杰还是每天都要在村里转一圈,发动魔芋种植户们赶快挖魔芋,希望在销售旺季,能让大家卖个好价钱。
据了解,金竹寨村是达州市卫计委的定点帮扶村,从2015年3月开始,达州市卫计委便委派工作人员方杰为金竹寨村的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帮扶。两年多时间里,方杰走遍了金竹寨村的每一个角落,全面了解掌握了这里的情况后,达州市卫生计生委党委结合当地实际,规划了“两千一药”产业工程。近三年来,多方筹措资金近100万,帮助金竹寨村规划建设了“双千规划(千亩牧场和千亩魔芋基地)入社,一药分散入户”的产业发展项目,并制定风险防控机制和一户一法扶贫办法。目前,在金竹寨村建起的千亩魔芋基地和千亩牧场养殖基地已效益凸显,异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
让“黑疙瘩”变“金果果”
帮助群众增收
据金竹寨村村主任陈文机介绍,金竹寨村是黄石乡海拔最高的贫困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全村共有380多户,共计1300多口人。金竹寨村贫困的原因在于,山高路远,资源有限,老百姓除了利用有限的土地种粮食,要想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只能外出打工。
如何快速改变金竹寨村的贫困面貌?这是方杰刚开始担任第一书记便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直到去年下半年,他才找到了答案。经过多方考察,方杰决定在村里发展魔芋产业,并得到了达州市卫计委的大力支持。去年下半年,达州市卫计委免费为金竹寨村提供魔芋种子和肥料,只要愿意种植的村民都可以免费领取。
在方杰和陈文机的发动下,全村380多户村民中,有200多户村民都种了魔芋,种植面积约600多亩。方杰说:“金竹寨村的高海拔在以前是劣势,但对于发展魔芋产业,却是天生的优势,因为魔芋在高海拔地区的产出品质更好。”
冉隆清今年发展了两亩多魔芋,她说:“现在才挖了一亩多点,抛去个头较小的魔芋留种外,剩下的都有2000多斤,价格在每斤2块左右,这比以前种水稻、玉米划算多了,而且还可以间种其他旱地作物。”
如今,隔三差五就有商贩到村里来收购魔芋,陈元平就是其中之一。据其介绍,他自己就是金竹寨村人,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去年才回来。他不仅收购魔芋,而且自己家里也种了。陈元平说:“到村里来收购魔芋的有七八拨人,魔芋刚出来的时候最高价格收到每斤2.2元,现在每斤1.8元左右。”
在方杰的远景规划里,600多亩的魔芋基地还没达到目标,他打算在金竹寨村发展1000亩以上的魔芋基地,让黑乎乎的魔芋真正变成帮助群众增收的“金果果”。对此,他非常有信心:“今年种了魔芋的村民都尝到了甜头,确实给大家带来了不菲的家庭收入,明年肯定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这个行列。”
让“荒草山”变“花牛山”
壮大集体经济
从魔芋基地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水泥路爬坡上行大约几公里后,来到了让金竹寨村民都引以为豪的“花牛山”。村民口中的“花牛山”,其实是达州市卫计委在帮扶过程中,为了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帮助贫困户增收,引进专业的养牛合作社而建立的千亩牧场养殖基地。这里,目前养着几百头蜀宣花牛,而且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
据陈文机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草山,到处长着茅草根,在老百姓眼中,根本没什么利用价值。在达州市卫计委开始帮扶后,因地制宜,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在这里建起了养殖基地,并引进了专业的养牛合作社,实现了变废为宝。
“建立起养殖基地后,我们将基地的产权免费移交给金竹寨村,让基地的厂房及其他设施等成为了金竹寨村的集体经济,引进的专业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缴纳2万元租金。”方杰说,同时,村集体寄养10头蜀宣花牛在合作社,每年每头牛分红1万元。根据自愿原则,贫困户也可出资购买蜀宣花牛寄养在基地。
据了解,贫困户购买一头蜀宣花牛需要8000元,按照“5+2+1”的模式,即利用产业周转金5000元,加贫困户自己出资2000元,再加达州市卫计委奖励1000元,实际上只用出资2000元便可拥有一头蜀宣花牛寄养在基地。牛的所有权永远属于村民,只要牛下崽,村民便可获得3000元或2500元的分红。目前,共有20户贫困户寄养了牛在基地,其中4户贫困户都已拿到了分红。
对于每年1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方杰也早有谋划。方杰说:“我们村委会经过商量决定,这笔钱应该用来帮老扶幼,奖励学习。一方面,通过帮老扶幼在村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奖励,形成一种学习上进的氛围,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
“扶贫是一项良心工程,我希望真正的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方杰说道。正因为他诚心实意的为金竹寨村的村民办实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今年3月进行的换届选举中,他这个“第一书记”居然被村民选为了真正的村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