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河北:科技扶贫让小谷粒变成“金疙瘩”

2018-12-12 08:48:35浏览:6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陈昌斌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贾家营镇双印子村村民,过去靠种植玉米谋生,妻子因糖尿病需长期服药,家庭生活曾十分困难。2016年,因种植杂交谷子,陈昌斌摘掉了“贫困帽”。“去年,我种了15亩‘张杂谷’,平均亩产1000斤,按照2.2元一斤计算,一年收入3.3万元,比过去种玉米收入增加不少,家里条件好了很多。”他说。

  陈昌斌说的“张杂谷”是张家口市农科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选育的新品种谷子,根系发达、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常年平均亩产量达600至800斤,与种植传统的谷子品种相比,增产2.5至3倍,亩均增收500至800元左右。

  如今,“张杂谷”已帮助越来越多像陈昌斌这样贫困山区农民改变了生活。

  张家口市东望山乡地处重峦叠嶂的山区,这里流传着一段民谣:“黄沙地,板儿梁,种草草不长,种粮粮打不上,吃水如吃油,外出拉水忙。”由于严重缺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极度贫困。

  经过调查研究,张家口将东望山乡选为科技脱贫突破口。因地制宜筛选适宜品种,大力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探索谷子饲草饲料转化,以期实现“张杂谷”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由于封闭落后,当地农民对“张杂谷”不了解。技术人员组成了“农技专家咨询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指导、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使广大种植户对“张杂谷”品种特性、技术要求、经济效益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种植热情。

  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研究员赵治海在东望山乡青边口村、葛峪堡村建立了3600亩“张杂谷”高产高效示范田,引进“张杂谷12号”等4个新品种,探索丘陵旱作区中低产田杂交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新模式,并探索积累了一整套适宜于当地的“张杂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经过1年的努力,示范区“张杂谷”喜获丰收,平均亩产700斤,最高亩产1120斤。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改善了播种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为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张杂谷”奠定了基础。

  目前,这项成果的系列品种一般比常规谷子增产30%,最高亩产突破1620斤,创造了世界谷子高产纪录,已在全国推广2000多万亩,增产粮食40多亿斤,为我国粮食安全和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作出了贡献,并帮助许多农民脱离了贫困。

  下一步,作为“张杂谷”的发源地,张家口市将把这项成果推向还未受益的贫困山区百姓,让更多人享受这项成果。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贵州:文化精准扶贫成为奔小康的“金钥匙”

上一篇:

一颗小土豆 三个大产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