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川西高原扶贫模式的新变:从“报恩”到“乡村扶贫协作”

2018-12-12 08:50:11浏览:1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川西高原上的贫困村民林磋妹做梦也没想到,她到邻近村庄上班了,每个月3000元的收入让她有望快速摆脱贫困。在一种新的扶贫方式——“乡村扶贫协作”的带动下,川西高原上成千上万的贫困村民像林磋妹一样,生活正得到改变。而这种扶贫模式的源起,竟是一场“报恩”行动。

  “报恩”的种子开始“发芽”

  林磋妹的老家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燕云乡卡龙村,这个村也是高原上较为贫困的村庄。今年4月,她在村委会的联系下,来到松潘县川主寺镇传子沟村一家“藏家乐”做藏餐,比起耕田放牧,她工作轻松了许多,收入也不错。

  记者日前走进传子沟村,看见不少游客在连片的“藏家乐”里休闲。“几十年前,村里因为土地贫瘠,大家不得不到偏远的燕云乡卡龙村、卡亚村借粮。”传子沟村村主任格交说。

  “传子沟,沟沟长,地里长满燕麦草,年年吃着返销粮。”这句谚语反映当年传子沟村的穷困。随着上世纪末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修建及阿坝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处在交通环线上的传子沟村开始发生变化。村民们纷纷开办“藏家乐”发展民宿经济,村子快速迈进小康村。如今,传子沟村还发展唐卡、藏茶等产业。2016年,这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每户分红就有1万元。

  “他们富裕了,但并未忘记帮过他们的地方和人。”川主寺镇原党委副书记刘明丰说,传子沟村有用工、产品订购需求,都会想到燕云乡。每年,卡龙村、卡亚村等到传子沟村就业的村民就有20多个。这是“乡村扶贫协作”最初的表现形式。

  “乡村扶贫协作”呈现“绣花”之功

  在卡亚村,村民们扩大了藏香猪的养殖规模。在卡龙村,羌活种植基地也开始建立。村民的脱贫之路变得更为宽广,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脱贫”项目是邻近富裕村带动,并非完全由政府投入。

  源于传子沟村的“报恩”帮扶,很快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在经过引导和完善后,这种帮扶逐渐形成“乡村扶贫协作”机制,扶贫正呈现“绣花”之功,起到特殊效果。

  如今,传子沟村在对卡亚村的帮扶上,采取先付定金、中期考查、年底统购的模式,引导村民发展原生态藏香猪养殖业,目前卡亚村已有11户村民养殖藏香猪300余头。而松潘县水晶乡川盘村依托合作社主导发展的经验,引导卡龙村建立羌活种植基地,实现亩产300公斤,产值10500元以上。“这种帮扶就像绣花中的‘飞针走线’,精准对接了需求。”格交说。

  松潘县县长李建军说,松潘县已引导全县55个相对富裕村与55个贫困村之间结成对子,围绕畜牧养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帮助贫困村确定了55个示范项目。“乡村扶贫协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川主寺镇五间房村,是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穷山村。在精准扶贫启动时,这个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是典型的空壳村。如今,因为“乡村扶贫协作”,村子开始发生变化。

  尕让见磋是五间房村的贫困村民,他刚修了楼房。为了节约成本,包括门窗都是他自己制作的。尕让见磋说:“有富裕村的帮助,自己再不努力都没脸见人。”

  去年5月,尕让见磋在传子沟村一个“藏家乐”上班,月工资3000元。去年下半年,五间房村与周边几个村获得一笔70万元的草地占用补偿金,在传子沟村委会的指点下,五间房村搞起了集体经济——购买县城商铺发展旅游产业。

  “开村民代表大会那天,我举双手赞成。”尕让见磋说,传子沟村委会代表给我们出谋划策、进行“智力帮扶”。事实上,这种“智力帮扶”也是“乡村扶贫协作”中的内容。富裕村的理念对贫困村的干部观念和工作方法起到改进作用,从而激发贫困村的发展动力。五间房村村主任仁青论周说,村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发展观念也发生了质变。

  “在扶贫攻坚新的阶段,‘乡村扶贫协作’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正以‘穿针引线’的方式发挥出独特效果,也能缩短贫富差距和缓解县域不均衡的发展格局。”李建军说。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脱贫了、娶妻了!山西1900个贫困村这样摘帽

上一篇:

中药产业,使贫困户精准受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