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扶贫项目上“货架”

2018-12-12 08:52:32浏览:3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当了18年村支书没给村民办成的事,一个月全办了,还一下子办成了9件。”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师宏祥一想起最近村里的事儿,心里就美滋滋的。

  谁能想到扶贫项目还能像商品一样摆上“货架”呢?这不,还真就有人掏钱认领!站在村委会大院里,师宏祥一边指挥安装路灯的工人干活,一边感慨不已。

  这时,村里第一书记徐源峰接过了话茬,“你就说健身广场吧,村里2400多人,早晚出来活动一下都没个地方。”

  “这个事我都想了多少年了,村集体没钱你有啥招?”师宏祥说,管家堡虽说是个大村,但村集体穷得叮当响,啥事也干不了。

  变化发生在今年6月,大同市试点搞“扶贫超市”,管家堡和其他三个县的11个村幸运地成为第一批试点。

  徐源峰告诉记者,按照需求村里做了项目计划和预算,修路、建广场、安路灯、建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下子列出了20多个项目。“修路投资太大,通过‘一事一议’报到了县里,日间照料中心民政给解决了,剩下的项目县扶贫办对接到市里,市里组织了一帮企业家自愿认领。”

  “村里安装摄像头,被一家做信息技术的公司认领了,硬化广场被一家房地产公司拿走了。”师宏祥笑眯眯地说,短短几天,村里十来年办不下的事被人家三两下解决了。“9个项目投资65万元,大部分已经开工,没开始的钱也到账了。”

  项目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生活问题,还解决了发展难题。徐源峰说,粽子是管家堡村的传统特色,全村包粽子卖粽子的有150多户,辐射方圆30公里,但一直是小户经营,沿街叫卖。“有品牌没市场,成品贮存不了,小作坊做不大。”当地干部清楚问题出在哪,可苦于没有资金进行改造升级。

  村民谢芳玲正在捋苇叶、做原料,但不敢包粽子,要等出去卖粽子的丈夫回来后才能做决定。“要看卖的情况,包多了卖不出去就坏了。”

  谢芳玲的丈夫师占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去相邻的天镇县卖粽子,来回需要四个小时,一天油钱就得20元,早起4点就要出门,到下午两点或更晚才能回家。“一个粽子挣五毛钱,好的时候一天卖三四百个,挣不了几个钱。”谢芳玲说,大儿子快该娶媳妇了,家里眼瞅着就得拉饥荒。

  “谢芳玲家是2014年识别的贫困户,但说句实话,村里对她们家的帮扶有限。”徐源峰说,这次扶贫项目有一个粽子真空包装设备,像谢芳玲这样的粽子经营户的机会来了。

  “我们正准备成立管家堡粽子合作社,注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农户可以自己卖,也可以给合作社加工,真空包装后进入大城市。”师宏祥说,这样一来,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村集体也慢慢有钱了。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脱贫攻坚·晋北新农事)八旬老太的“炕头经济”

上一篇:

新疆扶贫搬迁:昆仑山下是新家 屋暖水清牛羊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