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疆不断探索旅游扶贫工作模式,通过龙头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拉动、旅游培训推动、旅游企业帮扶等形式,不断创造就业岗位,让农牧民“拔穷根”,实现就业富民增收。如今,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已成为我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景区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
“在景区工作一个月工资3500元,还包吃住,旺季时加上奖金能拿到4500元呢。”3月17日,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里厨师艾买尔江·艾依买提尼亚孜兴奋地告诉记者。当年,他只是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喀格木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7亩地一年也就收入六七千元钱,还要赡养父母,抚养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好日子随着景区的发展而到来。七年前,他和妻子古丽阿仙姆·乃买提一起到景区工作,他做厨师,妻子做服务员。如今,旺季时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元,比过去一年的收入都高。2017年他们利用积蓄买了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艾买尔江·艾依买提尼亚孜一样,如今,已经有100多名农民在刀郎部落景区就业,他们中95%以上是维吾尔族,大都是附近村民。其中在景区拿工资的农民有80多名,平均每年收入三四万元。还有一些农民在景区自主经营赶马车、摆摊设点等生意。依靠旅游业,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旅游扶贫不仅要“扶口袋”,更要“扶脑袋”。刀郎部落董事长王小平告诉记者,为了转变员工落后的旅游观念,更好地掌握技能,这两年,景区不仅将员工带到罗布人村寨、泽普金湖杨景区等地参观学习,还将19名员工带到云南学习景区先进的经营理念。通过学习交流,员工们开阔了眼界,从事旅游的信心更足了。
旅游扶贫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新疆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景区带动,越来越多祖祖辈辈以种地或放牧为生的农牧民,放下锄头和牧鞭,吃上“旅游饭”,由贫困户转变为经营户、上班族,依靠发展旅游转变了贫困面貌。
喀什噶尔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后,景区各类商铺由810户增至2437户,实现直接就业7311人,间接就业42866人。
罗布人村寨景区通过整合周边村庄扶贫资金购置扶贫旅游观光车,以贫困户贫困资金入股、景区代为经营的模式进行运营旅游观光车,每年每户可分红三四万元,让贫困户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红海湾景区通过组织景区内部贫困户成立“马车合作社”参与景区经营,整村人员在景区不同岗位工作,实现了月月有收入。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脱贫,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旅游扶贫正日渐成为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旅游扶贫的春风所到之处,致富之花渐次开放。
“2017年我一共接待游客1100多人,一年下来赚了近8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今年,我准备和弟弟一起做民俗家访,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村民叶尔波拉提·恰木奇汗说。
36岁的叶尔波拉提·恰木奇汗家中世代以放牧为主,每年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他所在的合孜勒哈英村位于布尔津县以北70公里处,依托靠近国家5A级景区喀纳斯的地理区位优势,已经建设成环境优美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6年11月冲乎尔镇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成立,叶尔波拉提·恰木奇汗成为了第一批协会会员,做起了民俗家访旅游接待的生意,完成了从牧民到民俗家访经营者的华丽转身。
不仅是叶尔波拉提·恰木奇汗,如今,随着合孜勒哈英村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百姓参与旅游的热情日渐高涨,慢慢走上了致富路。截至目前,冲乎尔镇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已发展正式会员16户,户均年收益达2.5万元。
为鼓励、支持全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2017年3月1日,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全疆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旅游促进办法》的贯彻落实,阿克苏、哈密、吐鲁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制定了鼓励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措施。
除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有资金扶持。截至2017年11月,全区累计投入7650亿元,对10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重点项目、1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县、133个村级惠民生旅游项目进行了扶持。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乡村旅馆、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旅游新业态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乡村旅游助力农牧民实现脱贫。记者从自治区旅发委了解到,乡村旅游消费已占到新疆旅游总消费的近三分之一,2016年辐射带动7.4万贫困人口受益,2017年辐射带动7.2万贫困人口受益。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区计划实现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消费突破700亿元。建设一批旅游特色镇(乡)、村,培育旅游扶贫示范县(区)20个,支持全区建档立卡的600个适宜发展旅游的贫困村发展旅游业,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力争辐射带动区域内3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百企帮百村”带动脱贫
“我在这里每月包吃住,还能领到两三千元工资。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一样。我的汉语水平也提高了,视野也开阔了,生活越来越好。”19日,在新疆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道桥集团)大剧院做服务员的洛浦县务工人员约日古丽·米吉提开心地说。
虽然是民营企业,二道桥集团在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中敢于担当,主动作为。2016年,二道桥集团了解到乌什县前进镇马场村文化生活匮乏,先后向该村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60多套演出服,并安排该村10名维吾尔族青年到集团大剧院工作。
2017年,二道桥集团先后在福海县、洛浦县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建设当地农村文化活动室、购买生产和生活资料等,并通过转移就业,安排和田地区洛浦县12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二道桥集团各个经营单位就业。
为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员工尽快适应新环境,二道桥集团将他们送到培训学校进行短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培训,并安排老员工和他们开展结对子活动,通过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语言培训和技能培训,他们很快融入集体中。二道桥集团执行总裁吴锋介绍,2018年,企业将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安置更多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工作是自治区旅发委今年的重点工作。目前全疆已动员100家规模较大的涉旅企业,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对1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帮扶脱贫。”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说,其中有62家旅游企业帮扶南疆四地州的62个贫困村,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克拉玛依的旅游企业认领帮扶35个贫困村,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解决1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脱贫。
2017年,新疆旅游人次突破一亿大关,旅游产业成绩表现抢眼。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很多旅游企业通过投资旅游景区、购买旅游商品、解决就业等多种方式展开了扶贫工作。其中哈密宾馆就吸纳南疆地区贫困户就业238人。
按照规划,到2020年,新疆培育旅游扶贫示范县达到20个,树立旅游致富带头人1500人,支持600个适宜发展旅游的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