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初秋的太阳火辣依旧,在位于广西西南、与越南毗邻的龙州县,当地干部群众最近也让一把“火”给“点燃”了:龙州脱贫“摘帽”了!这是广西首个“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记者近日在龙州县采访发现,整体脱贫后当地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眼下正继续奋战在乡镇村屯脱贫攻坚第一线。
(小标题)“只要勤快一点,会越来越好的”
在水口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宜新村幸福家园,远远看见一片浅黄色的居民楼。走进小区,但见处处整洁有序、绿树成行,目前几百户贫困户陆续入住,小区人气渐旺。
阮新庆一家4口人之前住在水口镇罗回村那文屯老旧的泥瓦房里,去年底搬进幸福家园。“来,看看我的新房子!”100平方米的新房尽管还没有装修,只有几样简单家具,阮新庆依然开心不已。
在帮扶干部指引下,阮新庆申请政府补贴购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出去跑边贸运输,妻子也进了当地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去年底他家顺利脱贫,家里还有了上万元存款,他计划接下来要为两个孩子读书做准备。“只要人勤快一点、有事做,会越来越好的!”
2017年龙州县共减贫3.7万多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91%。
上金乡联甲村村民陆伟军早年因青光眼手术失败双目失明,家里人多负担重,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不甘心受穷的陆伟军除继续种蔗外,开始摸索着养猪,如今每年出栏生猪50头左右,加上儿子外出打工,去年底已顺利脱贫。“政府对残疾人有补助,养猪也有补贴,还是要自强自立!”陆伟军说。
下冻镇扶伦村板端屯有个“跑马洞”,溶洞景观是当地一绝,但过去长期闲置。当地村民商量着每户拿出1万至2万元共同开发乡村旅游,屯里贫困户也加入其中。2018年春节板端屯景区正式迎客,仅20多天景区便收入50多万元,首次分红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小标题)“干部脱皮,群众脱贫”
在龙州县扶贫工作一线,经常可以见到身穿黄绿色马甲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前胸后背醒目地印着每个人的身份和名字。其实,扶贫干部不仅“马甲上身”,还要“照片电话上墙”,这样贫困群众不仅能对上号,遇到大事小事也随时能够找到干部。
驻村夜访,引导发展产业,开设脱贫励志电视夜校,村屯大走访……在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扶贫干部夜以继日,将辛勤的汗水洒落在广阔的田野村屯。
上金乡中山村陇山片区位于弄岗自然保护区莽莽深山中,在此居住的几十户村民点煤油灯、住茅草屋,扶贫干部只能爬山路进村,来回一趟要7个小时左右。去年底,仅剩的几十户村民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终于整体搬迁出山,落户中山村上金古城易地搬迁安置点。
村民农伟红一家8口人,已经住进了150平方米的安置房。记者在他家的收入清单中看到,2017年种植、外出务工等收入超过6.6万元,已远超脱贫线。身着黄马甲的驻中山村第一书记苏杭透露,干部牵线搭桥已经帮农伟红的两个儿子找到了工作。“能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我们特别高兴,也更有信心!”
“干部脱皮,群众脱贫。”不少扶贫干部说,扶贫工作很辛苦,但是“苦中有甜、先苦后甜”,而且随着更多人实现脱贫,后面“越来越甜”。
(小标题)“扶贫一直在路上”
“摘帽”并不意味着扶贫画上了句号,脱贫不脱钩,连日来龙州县扶贫干部仍在各乡镇继续进村入户结对帮扶。
记者在上金乡联甲村采访时,驻村工作队员农彩江正顶着烈日到去年刚脱贫的农户家中查看生产情况。“还要继续跟踪帮扶两年,确保他们不返贫、能发展,驻村扶贫还没到放松的时候。”
“‘摘帽’只是对我们此前工作的肯定,扶贫工作一直在路上。”崇左市委常委、龙州县委书记秦昆表示,目前龙州已经脱贫的群众稳定发展的基础仍比较薄弱,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互市贸易、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让广大农村发展更有活力、更加美好。
边贸扶贫是龙州一大特色。截至2017年底,龙州县共成立边贸互助组227个,引导2万多边民参与边贸互市,其中有贫困户5200多人。在下冻镇两庄村,兴民边贸扶贫互助组已带动当地140多户贫困户加入边贸运输队伍中。
“我们告诉边民怎么做互市贸易,还提供运输需求信息。正常情况下只要愿意跑,每天收入能有上百块,脱贫没问题,还有更多机会增加收入。”兴民互助组负责人李光亮说。
在上龙乡一处种植基地里,成片上千亩火龙果正开花结果、蔚为壮观。崇左彩港农业有限公司部门经理莫小绿告诉记者,这片基地吸纳十多个乡镇几百户贫困户用小额贷款入股,可连续分红6年,公司负责归还本金。平时基地摘果、施肥、装运也需要很多工人,公司正在扩大规模,群众还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