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青山村,满眼苍翠,绿树掩映着新房,村民代元德高兴地说:“以前住土坯房,一年到头也就2500元的收入。村里的第一书记给鸡苗、给饲料、帮收购,现在我在村里也算得上高收入哩。”代元德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下,于2016年脱贫,并以自身的例子为榜样,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走上幸福之路。
青山村是大通县重点贫困村之一,距县城30多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是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七个精准扶贫帮扶村之一。2015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71人,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6年青山村实现了贫困户整体脱贫、贫困村摘帽的既定目标。如今青山村脱贫成效显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99元。代元德的新居窗明几净。客厅摆放着儿子的结婚照,代元德说:“现在我们老两口在家养鸡,儿子通过技能培训去县里打工了。都说一套房子就是叫阿姨和丈母娘的差距,如今住进了新房子,儿子也娶了媳妇,家里的一件大事可算完了。”养鸡的院子距离代元德家有段路程,代元德的妻子每天都会去看鸡崽,喂饲料。“去年村里给了47只鸡崽,今年又给了15只鸡崽,一定要把鸡崽照顾好。”根据青山村属于水源保护地,村里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少,帮扶工作队鼓励贫困户发展微养殖,如牛、鸡、猪等,分两批为全体村民发放土鸡苗1394只,总计41820元。同时帮助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顺利解决了弱势劳动力的增收问题。
从重点贫困村到如今的户均收入过万,青山村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积极培育增收产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帮扶工作队引导部分贫困户购置基础母牛、种牛,为6户贫困户争取“祁连山”项目修建畜棚,同时实施资产收益项目,利用37户138人产业扶贫资金74.52万元,在城关鼎盛商贸城购置商铺49.17平方米,并返租开发商,人均年分红438元。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都需要更多更好的项目来支撑和推动。帮扶工作队争取到了552.5万元实施了青山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成功促成大通县电力公司在青山村实施低电压改造扩能升级项目,积极协调水勘院开展了“大通县青山乡青山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精准扶贫)”项目,两年来共落地1180多万元。
为拓展脱贫攻坚的渠道,根据青山村的创收主要来源和人员结构,青山村把年轻劳动力转移作为脱贫的重要载体,加大劳务输出,同时防止扶出懒汉。代元德是贫困户,也是村里的党员,有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扶贫工作队把代元德列为党员贫困户,帮助代元德一家脱贫,也给村里其他贫困户树立榜样,只要肯干,就一定能脱贫。
村子的第一书记苗国文说:“我们要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特别是“精神扶贫”。我是干地质工作出身,按照干地质工作的习惯,我们绘制了一张村里贫困户的地图,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扶贫更要扶志、扶智、扶能。”
苗国文指着地图向记者介绍道:“标了党旗标志的都是党员,党员贫困户是脱贫榜样,能干的党员村民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对象,是村里致富的带头人。发挥工作队桥梁建设作用,激活村党组织活力,让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带好头,形成凝聚力,促进乡村振兴。”同心同行共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