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湖北来凤 一片藤茶铺就山区产业兴旺路

2018-12-12 11:26:26浏览:7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湖北省来凤县后坝村田野上,一场春雨过后,藤茶刚刚冒出新芽。3月17日-31日,2018年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第六调查组来到后坝村进行了驻村调研。作为来凤县的特色产业,藤茶产业成为此次调研的内容之一。

  湖北省来凤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当地少数民族居多,土家、苗、瑶等16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1%以上,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一直以来,来凤县把脱贫当作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藤茶产业是来凤县富民兴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从早期的野生藤茶到如今的人工栽培、标准化种植,从移栽藤茶苗技术到直插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从小农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初级产品到产业链延伸,来凤藤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然而,在藤茶产业发展中,伴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藤茶迎来发展良机,也面临如何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的重要挑战。参与此次调研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陈章全认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脱离市场盲目发展产业没有出路,单靠一个村的发展很难实现产业兴旺,必须遵循市场,县域统筹。”

  “野转家”  开辟山乡致富路

  藤茶,顾名思义是长在藤上的茶,是茶家族里一朵绚丽的“奇葩”。严格地说,藤茶并不是茶,不属于茶科植物,而是显齿蛇葡萄种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是宝贵的药食两用植物。

  “藤茶是来凤县的一个特色产业,每次到来凤县,都会看到长势茂盛的藤茶条。”曾经在恩施州挂职,此次百乡万户调查组成员之一的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投资处处长张永江对来凤藤茶记忆犹新。

  向班贵被称为“来凤藤茶第一人”。1996年,在大河镇担任乡村医生的向班贵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乡亲们诊病送药。“乡村医生两件宝,一根银针一把草”,山村缺医少药。向班贵发现,用岩坡上生长的野生藤茶治疗眩晕病(高血压)效果较好,他采集回来,晒干后放在药袋里,为村民免费提供。在县里帮助下,他还找专业机构对藤茶成分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二氢杨梅素(黄酮)含量达42%,超过已知所有植物,还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和硒元素。”向班贵至今保留着那份检测报告。

  “野生藤茶产量低,当时9800余亩的野生藤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向班贵萌生了将藤茶由野生转为种植的想法。2000年,他开始试验藤茶“野转家”栽培技术,并获得成功。

  “‘野转家’技术推广之后,每亩藤茶的产量比野生的高500~800斤。”更重要的是,种植的藤茶产量不仅提高了,而且品质跟野生的一样好。向班贵解释,藤茶自身黄酮含量高,不易感染病虫害,不需要施用农药,不仅产品绿色,而且对空气、土壤及水资源也不会造成污染。

  然而,藤茶种植虽然实现了“野转家”,但采用移栽苗技术,成本高,单产仍然偏低,种植效益低。2008年,向班贵研究出了大田直插技术,大大降低了种苗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这项技术还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进步二等奖。“直插技术种植,可以在藤茶地里覆膜,杂草被盖在膜下,一亩地可以为农户节省锄草成本600元,而且与移栽苗技术相比,直插藤茶的产量相当于移栽苗2~3年的产量!”县藤茶局技术员邹平说。

  从那以后,来凤县政府将藤茶作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抓手,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来凤县县委书记邢祖训介绍:“2014年,来凤出台了《关于加快藤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支持藤茶产业发展,成立藤茶产业发展基金,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建设用地、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支持政策。”

  规模化  串起10亿大产业

  从2012年到2015年,为鼓励农户积极种植藤茶,全县的藤茶苗木都由政府统一采购,并免费提供给农户。向齐周便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向齐周是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的藤茶种植大户。当大多数村民对种植藤茶还持怀疑态度的时候,2015年冬,向齐周带头开始种植藤茶,那一年他栽种了800余亩藤茶,头一年每亩收益就达到1100元。

  种植藤茶收入可观,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没了后顾之忧。在向齐周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承包2500余亩土地种植藤茶。2017年,该村种植藤茶总收入200余万元。除此之外,200多个农户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了收益,75户贫困户收益达30余万元,基地共开出劳务工资130余万元。沙道湾村由此走上了一条“支部引领+合作社牵头+带动贫困户”的依靠藤茶产业脱贫增收道路。

  在来凤县,像向齐周一样种植藤茶获益的,并不少见。2016年,绿水镇老寨村4名村委班子成员发起种植藤茶的活动,并动员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在当年,“民兴藤茶专业合作社”在老寨村成立,流转土地1286亩,2017年种植藤茶938亩,带动本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内的200多名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渠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后坝村农户潘九安家里也一直坚持种藤茶,去年他们家种了4亩藤茶,一亩地的纯收入达到3000元,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种8亩藤茶。

  据来凤县县长杨局成介绍,2016年,来凤县出台了对于自建藤茶产业基地的每亩给予600元的种苗补助,市场主体流转土地新建藤茶产业基地达到10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不高于300元的流转费补助、200元的培管补助、100元的硒肥补助。2017年,当地出台了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藤茶产业的每亩给予1000元的补助。从2018年春开始,来凤对藤茶苗、土地流转费、培管费等给予适当补助,成立全国第一个藤茶产业发展局,该局人员每年50%的时间在一线指导藤茶生产加工以及营销推广。乡镇按每千亩藤茶园配备1人建立藤茶干部队伍。

  就这样,来凤藤茶实现了从小农户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目前,来凤县成立藤茶产业专业合作社31家,其中24家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发展基地,涉及39个村。当地旧司镇种植藤茶已过万亩,1000亩以上的藤茶产业村达到12个。来凤藤茶在市场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口碑,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荣誉称号。2013年,来凤藤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目前,来凤全县藤茶产业基地造园面积达5.2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78个行政村,有8000余户农户从事藤茶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25户),年产值近10亿元。今年当地又新栽种2万亩,共7.2万亩,直插技术藤茶园覆盖面积达4万亩左右。

  延长链条 冲刺产业高地

  种植技术的提高,规模化的发展,来凤藤茶产量逐年提升,然而,眼下摆在来凤藤茶面前的是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打响品牌。

  “来凤是湖北的西大门,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从来凤县经过,恩吉高速全线通车,全县村村通公路,为藤茶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网络。”县商务局局长岳琼表示,在藤茶销售方面,当地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中国来凤藤茶文化节”,开展“喝来凤藤茶、游美丽来凤”活动,打造“来凤藤茶”区域公共品牌,已初见成效。

  事实上,来凤藤茶要想在市场上真正壮大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鲜采摘的藤茶保质期较短,如不及时销售,就会烂在地里。”为此,来凤县就地建立加工厂。县藤茶局长陈武宽告诉记者,“建加工厂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户销售藤茶问题,将新鲜藤茶加工为干的藤茶,保质期延长,可以慢慢卖。”

  沙道湾村就曾吃过亏。“2017年,沙道湾村因没有建初加工厂,当年基地有三分之二的普叶烂在地里,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作为农民,我真是心痛啊!”向齐周一脸愁容地说。今年,百福司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合作社等讨论研究,决定新建一个藤茶加工厂,目前场地平整已完工,计划在5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来凤县有5家企业,还有28家合作社自建加工厂。

  自建加工厂仅仅是藤茶产业发展的一小步。2017年12月,上海一润茶叶公司在来凤县落地投资成立了湖北一润藤茶公司。一润藤茶公司成立后与来凤县藤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签订了3500吨收购协议,并计划在2018年8月31日前建成国内领先的藤茶个性化订制生产线投产。

  “公司将按照每斤干普茶20元的保护价收购藤茶,保证每一个加工厂100吨的干茶收购量,而且期间还有利润返还,可以说,来凤藤茶2018年的产品已经有了销路!”一润藤茶董事长周东香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上海一润,硒源合作社与广东客商已签订10万斤干须茶收购合同,河南仁和公司40万斤须茶收购合同正在洽谈。2018年,来凤藤茶将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陈武宽自豪地说。尽管2018年藤茶已经有了销路,但如何让藤茶产业有一个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成为藤茶长远发展的关键。

  发展藤茶产业,来凤县一直在努力。邢祖训表示,来凤县明确了藤茶产业“4122”发展目标:2017-2020年,发展藤茶基地10万亩,将藤茶系列产值做到20亿元,带动2万户贫困户发家致富奔小康,形成藤茶产业集群,建成“中国藤茶第一县”,建设世界“藤茶之都”。

  尽管来凤藤茶产业已经有了跨越式发展,但要打响品牌,再上台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打破“洋种子”垄断须提高创新能力

上一篇:

第三届“春耕论坛”暨苹果产业大数据发展应用高峰论坛在北大举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