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江市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中央、省、泉州市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加快构建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向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晋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监管“购买服务”,成立全国首家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等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方法。
探索农产品质量监管“购买服务”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力量,晋江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具体实施方案,有效指导各级各部门共同落实各项工作;融合执法资源,将海警、海事、海监、渔政四家涉海单位海上执法力量进行整合,成立全国首家海上综合执法合署办事处,协同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执法工作;加大经费保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仅2017年全市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等预算经费达600万元以上。
种植户基数庞大、分布分散;管理站人员少,检测任务重,如何确保农产品上市前“体检”到位,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晋江率先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购买服务”。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基层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探索采用政府外购服务方式配备10名专业的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试点东石镇、英林镇、磁灶镇等3个镇级监管中心建设,落实属地镇监管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不是创建的一阵风,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晋江市建立了联动机制,由农业局牵头,食安办、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配合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通报工作情况;建立抽检通报制度,每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报送市领导、主管部门和市直有关单位,对监测发现的问题产品启动倒查机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开通投诉举报电话,推动社会共治。
在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同时,强化日常的执法监督,开展本级基地果蔬、畜牧“瘦肉精”、水产品、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行动,实现动态监管;引导企业开展产品自检,目前已在10家农场建立检测实验室,检测数据直接连接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多举措推进标准化建设
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晋江市多举措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先进施药器械和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生物农药,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工作,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提升耕地质量;针对个别耕地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全面启动土壤重金属污染整治工作,并聘请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对全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普查,设置440个监测点,选取300亩中、重度污染区开展修复试点;有序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切实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认证。
2015年以来,晋江市果蔬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瘦肉精”快速抽检合格率100%,水产品快速抽检合格率100%。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数达53家103个,“衙口花生”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