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返乡“农创客”: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2018-12-12 18:10:02浏览:24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碾米机嗡嗡作响,杨艳军端着盛满谷粒的塑料盆,沿着料斗缓缓倾倒,出料口霎时间喷撒出金黄的米粒。“这些小米口感柔、销量好,还激发了我搞种养结合循环产业的灵感。”他说。

  34岁的杨艳军,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海子湾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种了30亩小米、200亩玉米,养了近500只羊。

  把一部分玉米销售,剩下的喂羊,母羊产的羔育肥后出售,羊粪用作小米肥料,小米不仅热销,其秸秆和谷糠也是优质的羊饲料。这样的循环产业,杨艳军摸爬滚打尝试3年多,去年收入30多万元。

  “刚开始,亲戚朋友百般阻挠,都说没出息才回乡下,我现在做出些眉目,大家的态度也转变了,都叫我‘农创客’。”杨艳军说,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己的事业也迎来新时代。

  10年前,杨艳军大学毕业,应聘到鄂尔多斯市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待遇好,成了家,也有了孩子,逐步稳定的生活却让他越来越迷茫。“上学时就想回家乡成立个农庄,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他说,“毕业时随大流在城里找了工作,可返乡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2014年冬,杨艳军顶着压力辞了职,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城里,只身一人回乡。

  头一年,杨艳军对种植养殖技术一知半解,虽然常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向科技特派员学习,但家里的玉米颗粒不饱满,羊羔的成活率不高,这多少带来些打击。但他没打退堂鼓,买书看,上网查,决定改造羊圈、增强保暖性,把羊粪变废为宝,转化成农作物有机肥,并根据当地条件,尝试在沙地里种小米,总结出一套效率高、更环保的种植养殖技术。

  没了城里的繁华热闹,起初很不习惯,但白天干活,晚上看书,有空到篮球场打球,睡前听听喜欢的音乐,寂寞也就逐渐排解了。

  如今,杨艳军亲手打造的种养循环产业有了起色。他还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引10多户成员。

  “能吃苦、敢创新、政策好,就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杨艳军说,国家将加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这更坚定了自己的创业信心,“今年想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人参加合作社共同致富。”

  近两年,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已吸引10多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苏木长高永权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给农村牧区带来增收致富的新点子、新技能。政府在融资、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帮他们创品牌、搞绿色循环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展旦召苏木青达门村致富带头人邱刚大学毕业后在城里闯荡了几年,有了资金积累,2013年回到村里成立合作社,养殖和销售优质肉羊,并探索风干羊肉加工等产业,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3户增加到45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邱刚还带动村里12户贫困户搞养殖,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元的标准向他们收羊。2017年底脱贫的苏二女卖了31只羊,纯收入达1.2万元。“返乡大学生有知识、有想法,带着我家养羊脱贫,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苏二女说。(完)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农业职业经理人谢娇:“白领”农民

上一篇:

80后夫妻返乡创业:做新型农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