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科技解放农民的双手(青春派·时代新人新担当③)

2018-12-12 18:10:14浏览:4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当大多数年轻人争相到大城市工作,享受都市的繁华与便捷时,他却选择了到祖国边疆种地。在距离省城哈尔滨近700公里的黑龙江省饶河县境西北部的红卫农场,我们见到了85后大学生何培雄——“曲辰创新工作室”的创始人。

  “从北京到农场,落差如此大,没觉得不适应?”

  “没觉得不适应,北大荒让我震撼、让我惊喜,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走到一望无尽的农田里,那是我最享受的时刻。”何培雄说。

  “不是单纯的种地,现代化的大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

  今年是何培雄来到北大荒的第七个年头,他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

  种地真那么有趣吗?可以让他在这苦寒之地甘之如饴,正疑惑间,何培雄说话了:“现代化大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农场就像是公司,有这样一个大公司让我管理,让我搞科研、搞创新,我能不兴奋嘛!”

  现代化大农业曾经是一个梦,从小就藏在何培雄的心间。他是甘肃省张掖市人,守着土地贫瘠的黄土高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那时候,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农用飞机、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机车在田间作业的镜头,我就特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开着这些大家伙播种、收割,父母一身轻松惬意地站在地头看着我。”

  2010年,何培雄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毕业。怀揣着儿时的梦想,他一头扎进了北大荒。得知他要到北大荒去工作,父母傻了眼:在北京读了4年大学,毕了业却要到黑龙江去种地?父母不理解他,甚至有些生他的气:“哪儿不能种地,你还不如回家种!”

  “不是单纯的种地,现代化的大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农场就像是我的公司,我就像是这个公司的管理者,多好啊!”

  家人说不过何培雄,最终还是支持了他,未婚妻朱皎也选择跟着他一起远行。来到北大荒,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惊喜:一望无际的田垄,两米多高的现代化农机具,无数生机勃勃、充满干劲儿的农垦人。“以前在学校,我算起得早的,来到这儿以后我5点起床,却发现垦区的领导居然凌晨4点就到了地头,风雨无阻。这样肯吃苦,哪愁工作干不好!”何培雄说。

  “我就是要让乡亲们种地更方便、更省力”

  2011年4月的一个深夜,何培雄在自己分管的18户种植户区域内巡逻,发现农户王立科的稻田没有抽水泡田,他赶紧给王立科打了电话。雨后,北方的初春乍暖还寒,何培雄陪着王立科在湿滑泥泞的田埂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好几次险些滑倒,终于踉跄地走到了地中间,冒着触电的危险打开了电井。

  看着王立科头上豆大的汗珠、脚下泥泞的裤脚,何培雄感到有些心酸。他决心要给乡亲们造一个能远程遥控电井的设备。

  苦苦钻研了两个月后,他带着自己的遥控装置在水稻户梁发的地里进行了手机远程遥控开关试验。“这玩意能行?”一开始,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梁并不相信手机能控制电井开关,当他按下按钮发现电机井开始抽水时,老梁乐得合不拢嘴:“这得省多少事啊,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何培雄研发的手机无线电井遥控装置,让农户无论距离机井有多远,只要手机有信号,就能控制电机井出水或关闭,遇到停电或故障造成非人为关闭时,还能接收到提醒短信。一个小小的装置,不仅解决了水稻户的实际困难,也让农场的管理工作更高效和便利。研发成功后,何培雄免费为第五管理区和第二管理区安装了60多套远程遥控电机井抽水设备。还为管理局的其它14个农场,每个农场无偿安装了一套,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水稻户用上了高科技设备。

  如今,手机无线电井遥控装置已经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范围内的54万亩水田、1800眼电机井上广泛推广使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劳动成本270万元,节约电力资源16.5万千瓦时,节约水资源300万立方米。

  2012年,在农场农机科工作的何培雄发现,管理区的育秧大棚管理智能化利用率不高,大棚育苗基地的浇水、通风等环节过度依赖人工。于是,他将大棚基地手动控制微喷和手动卷帘装置都改成自动,实现了大棚育苗基地自动控温、控湿。“看到农机上有不合理的和可改进的地方,我就忍不住动手去改,我就是要让乡亲们种地更方便、更省力,把种植户生产过程中费人工、不方便的地方变得机械化、智能化。”何培雄说。

  这两项发明,让越来越多的乡亲有了笑模样,从此他更用功了:在室内对着微喷、湿度传感器、电动机等反复实验,在室外顶着寒风和零下低温反复实验,他常常是白天蹲在大棚里观察温度、记录数据,晚上回家彻夜翻阅资料、修改编程,还将自家的数万元积蓄拿出来贴补实验……

  “在北大荒把地种好就是我的担当”

  2013年,何培雄带领几位青年大学生和水稻种植户先后成立了“曲辰创新工作室”和“曲辰农机合作社”,主要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4年来,合作社共开展各类培训6500余人次,推广了拖拉机GPS导航设备、激光平地设备、高性能侧深施肥插秧机等12项农机新设备,吸纳入社大学生和有机户110户,每年为社员创收90余万元。

  “‘曲辰’即繁体的‘农’字,表明了我们服务农业、服务农户的决心。”何培雄说,“我的研发之所以这么顺利,多亏了农场的大力支持,我现在使用的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是农场免费提供的,每年光房租、取暖费就省了近8万元,在手机无线电井遥控装置刚刚推广时,农场给补贴了近20万元,在缺少资金时,也是农场的50多万元扶持资金帮我渡过了难关。”

  随着他的各项研发成果相继获得成功,不少企业向何培雄抛出了橄榄枝。“面对高薪的诱惑,我也犹豫过,但我可是有着12年党龄的党员呢!”何培雄说,12年来的学习教育让自己觉得,身为党员干部,如果在这时候转身离开,愧对共产党员的身份,也愧对农场对我的帮助。

  生命不息,创新不止。2013年至今,他的团队先后研发了田间智能运输轨道车及转弯系统,平推式育秧大棚药、水、肥一体化调控系统等5项技术,其中有3项已获国家专利,全部7项技术都已在红卫农场和建三江管理局其它农场推广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觉得在北大荒把地种好就是我的担当。”说起十九大报告,何培雄显得很兴奋,“党中央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我牢记在心,对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是我们北大荒人要共同学习的。报告里的很多点我都感同身受,常学常新,过几天我还要给管理区的党员职工们讲课,大家伙儿都等着听呢!”

  “既然选择了农业,就选择了付出,既然选择了农场,就选择了奉献。”何培雄用7年时间证明了自己当初的选择,“北大荒是一片热土,适合有梦想的人在这里成长,我的农业梦、科研梦已在这里生根发芽。未来,我会扎根在这里,当好第三代北大荒人,建设好我们的中华大粮仓。”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北漂青年返乡种脐橙 耕耘创业梦

上一篇:

野生灵芝、林下竹荪、高山百合……过去藏深山,今成脱贫宝 能人领着跑 山珍卖得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