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一段回家种田的故事。”此时的北国已是霜雪飞天的寒冬,琼海市大路镇文头坡村却依旧树绿花红,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见面伊始,简短的寒暄后,蒋翔就与记者开起了玩笑。2011年,他回乡创业,“田园梦想”农庄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游客到来,整洁有序的乡村生活,浓浓的乡愁土味,是对“美丽乡村”最好的诠释。
他说,“田园梦想”是他用心打造的诚意之作。从乡村走进城市,又从城市回到乡村,蒋翔说,其实他初心一直不改,那就是留住美好的记忆,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
想逃离乡村改变命运的少年
大路镇文头坡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以种地务农为生,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槟榔、荔枝、菠萝蜜和水稻等。蒋翔的父亲就在这个小村庄出生,不幸的是,7岁时由于祖父母先后病故而成了孤儿。14岁那年,父亲投奔革命队伍离村出走,后在长坡镇与一位渔家姑娘邂逅,两人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因为没有爷爷奶奶,父亲还在部队,所以,小蒋翔是在外婆家的渔村出生长大的,直到他7岁那年,父亲转业,带着他和母亲回村。
“当时,村里人看到我们回来都非常吃惊。”今年已经54岁的蒋翔,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十分感慨。而他父亲这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也很快在全村传开了。
在村民邻里的帮助下,父亲在村口空地盖了栋房子,一家三口安了家,7岁的小蒋翔也在当地的石桥小学开始上学。可是,与父亲荣归故乡时的心情不同,贫穷落后的乡村生活,让小蒋翔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他怀念外婆家小渔村充满乐趣的生活,也向往随父亲外出时看到的城市生活的斑斓多彩。
读书,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蒋翔说,因为一心想要逃离农村,想要改变回乡种地的命运,他从小就懂得用功读书,每门功课都优秀,还特别喜欢画画,发展特长。所以,恢复高考后,他成了文头坡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
上世纪80年代,考大学绝对是一件改变命运的事,尤其是对农村的孩子而言,那简直就是“跳龙门”。蒋翔说,他报考的是中文专业,业余时间自己还钻研美术等,爱好文学和艺术的种子早早就埋藏在了他的心里。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三亚当教师,之后转回海口工作,并逐步转行进入旅游管理和酒店经营等领域。2009年,由于机缘巧合,他开始自己创业。
反哺乡情回乡创业的追梦人
自主创业成功后,蒋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路也更加活跃起来。但此时,文头坡村还是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细窄的村道让出行的人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于是,有村民找到蒋翔,想让他为村子谋划谋划出点力。
“当时村干部提出的想法,其实也正是我心里所想。”蒋翔说,由于多年在酒店和旅游行业打拼,他也注意到现代人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发生改变,“许多成功人士不再喜欢往大城市跑,不一定只喜欢豪华高档的星级酒店,越来越多的年轻的消费主力,更加喜欢客栈、民宿,以及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人心在向往回归自然,回归乡村。
恰逢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加快,琼海适时提出“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5A级全域旅游景区建设,村道硬化工程将村村相连,人居环境和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回乡创业的机会来了。
“小时候拼命地读书,就是想要逃离农村,不想回家种田。可是现在,又拼命地努力,想要建好乡村,让进城的人们重新归来。”蒋翔说,纵然脑海中仍然留有农村落后面貌的记忆,但乡愁的滋味在每个人的心里会越酿越醇,要寻找人们对乡村生活美好的记忆,打造富裕、文明、有序、亲近自然的村落,让村民共享美好的时代,这是他创办田园梦想的初衷。
2012年底,琼海市大路镇文头坡村田园梦想农庄开始对外试营业。碎石子铺成的乡间小路,破旧的老水车在池边吱吱作响,坐在槟榔林下的咖啡厅里,可以一边品茗椰汁的甘甜,一边观赏十里风光宜然的田园……
村子美了,游客来了,曾经外出的村民也愿意回来了,他们有的在蒋翔的农庄帮忙干活,有的在自家门口摆出种养的农产品,向观光旅游的客人售卖。村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农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文头坡村村民小组组长甘绪拔告诉记者,如今,文头坡村也是琼海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之一,全村40多户农户,在务农和外出打工的基础上,越来越多人吃上了旅游饭,人均年收入不低于6000元。
寻味乡愁回归乡村原美生活
走在田园梦想农庄,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份赤子情怀,那是一种对故乡的热爱与真诚。看似普通的乡村、田园、耕种、生活、记忆以及恬静的时光,但让人感动,它们来自岁月、来自土地、来自民间。难怪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故乡情怀,最美的地方是家乡。
蒋翔介绍,目前,田园梦想农庄已投入资金约500万元,设有农家园林餐厅、无公害菜园、槟榔鸡园、田园风光农耕体验、田塘垂钓、民间手工艺等服务体验项目,一年迎接游客约10万人。
“打造美丽乡村,既要保护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也要振兴乡村经济。”蒋翔说,下一阶段,他计划打造以田园梦想共享农庄为主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希望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文头坡村的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深入读解和梳理文头坡村的历史、乡俗、土地、水文等资源脉络和纹理,特别是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保养和管理,在“共享农庄”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永远把环保问题放在首位,逐步建立整村的生态监督管理机制,并将此为一票否决制度。另一方面,要重视整村利益共享,通过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入股等合作方式,带动全体乡民改善经济和生活水平,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我们会根据各家人员情况和资源设计每一户的经营和发展模式及产品。”蒋翔说,要让广大村民能发挥所长,找到所乐,形成丰富多样的农旅乡村生活产品,让游客有更多更好的体验。
“回归自然,不只做表面花样文章,要尊重文化的内在精神,要回归精神家园,回归一种久违而亲切的乡村原美生活方式,将农庄变成体验乡土生活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蒋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