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暑假就快来了,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七年级学生谢伊期待着再次踏上格桑花盛开的青海玉树。
从低海拔的厦门,到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不少人对这个才13岁的小女孩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是什么给了她力量和勇气?谢伊参与公益项目,还得从她的爸爸说起。其父热心公益,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他每年都往玉树跑,执行各种公益项目,其中就包括与其他义工一起执行的“爱心餐”项目。
2015年,谢伊10岁,爸爸给她过了一次特殊的生日———带着她参加“爱心餐”公益项目。谢伊跟着义工团队东奔西走,当大人进入牧民家中向孩子家长了解情况时,谢伊就与新结识的小伙伴打成一片,玩乐之余她也不忘问问伙伴们对学校餐食的看法。待到晚上,义工们交流意见,她便分享自己的“独家”收获,为“爱心餐”项目执行提供了许多有益参考。
当藏民献上的哈达成了谢伊1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时,她也逐渐明白爸爸的用意。
除了“爱心餐”项目外,谢伊还要增加执行一个名为“可可西里的温暖———让藏娃挺直腰杆活着”的脊柱侧弯下乡筛查项目。谢伊和义工们要做的就是到草原深处的游牧点,寻找患病孩子,然后协助专业人士将他们送到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医院救治。
实地调查之后要募集善款。为了募集到更多钱,谢伊积极参与劝募。2017年7月,在谢伊一家人的热心感召下,厦门一名慈善家向玉树州热哇慈善会捐资100万元,用于下乡普查、前期筛查和前期诊疗。截至目前,累计帮助42名脊柱侧弯患儿得到救治,20余名孩子正在排号等待救治。
谢伊犹如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在公益的道路上播撒爱与奉献,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公益、参与公益。在日前举行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中,谢伊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从大海之滨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草地上,巴颜喀拉山旁,爱的种子被你播撒。当你和藏族小同胞小手紧紧相握,幸福的笑容像格桑花一样灿烂。”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