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flavimanus) 别名刁林子、红腹松鼠,俗名蓬鼠,属啮齿目松鼠科,国内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苏、贵州等地,栖息于山区林地、阔叶林、针叶林中,以植物果实、种子、嫩叶为主食,对林木的为害十分严重。主要是危害针叶果实、种子、嫩叶,也啃食树皮。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赤腹松鼠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赤腹松鼠的形态特征
中等大小树栖松鼠。体长19-25cm,体重280-420g。体侧无皮膜。吻短。耳小而圆。颈粗壮。前足常裸露,后足5趾具全,后足踵部被毛。爪锐利呈钩状,尾略短于体长或略相等。背部及四肢外侧为橄榄黄杂有黑毛。颈部为淡灰色。胸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锈红色或棕红色。尾背部背色,后半部毛较长,黄黑相间,形成不明显的半环状。耳廓发黄,无簇毛。眼及面颏部色浅灰。
赤腹松鼠的发生规律
四川产的亚种多在地下打洞筑巢,与其他鼠种掘洞的区别是推出大堆的泥土,形成明显的土丘。在重庆酉阳的石灰石山上多在石缝中筑巢;浙江和贵州的两亚种都在乔木树上筑巢。赤腹松鼠4-6月繁殖,胎仔数1-3只,一般2只。
赤腹松鼠杂食性,以松、杉的球果为主食,也吃草根、树皮和花。在农田周围最喜爱的食物是玉米,常造成大片玉米减产。10月上旬开始为害球果,吃球果时常搬至相对固定的地点集中取食。在重庆酉阳调查发现,平均每公顷45堆,平均每堆120个球果,最多的达354个,吃球果时只留一个果芯。赤腹松鼠有贮粮习性,但冬季仍然活动,在种群数量大时,为害林木。赤腹松鼠是昼行性动物,晨、昏活动最频繁,随季节不同其时间有差别。在夏秋季,凌晨5-7时和黄昏18-20时是活动高峰期,冬季和早春6-8时及黄昏16-17时是活动高峰期。赤腹松鼠活动频率与天气相关。晴天最高,阴天次之,雨天活动频次最少,且时间延迟。
不同亚种赤腹松鼠的为害也有一定的差别。四川的亚种为害海拔在600-1 600 m之间,在洪雅为害的时间主要从10月至翌年5月,为害的树种包括杉木、柳杉、水杉、泡桐、银杏等。为害的林龄从3 年幼树到25 年的成林,最严重的是10-15年生的杉木、柳杉。为害方式有茎基部环剥及树上、中、下部的条状剥皮,最长的达2-3 m。在雅安的天全、芦山和荥经,当地赤腹松鼠的为害时间分两个阶段,分别是4-6月,10-2月,而3月无为害。为害树龄5-25年,为害方式与洪雅一致。浙江嘉兴亚种和贵州的亚种为害林龄集中在10-20年,始于5年生。受害部位多在5 m以上的树冠基部,4 m以下的多在树干部,很少在近地表的基部环剥。
赤腹松鼠的防治方法
营造混交林,加强林区抚育,大发生时可人工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