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明代皇帝曾封之为"大岳"、"玄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盛赞此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于五岳之上"。
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高度1612米,如擎天一柱,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灵岩奇洞幽藏其间,白云绿树交相笼映,蔚为壮观。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宋元均有不同规模的建筑。明代大兴,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皇帝下旨,遣500名钦差官员率30万军民夫匠大兴土木,历13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等33组建筑群,成为明代最庞大的皇家庙观。在《大岳太和山志》称:武当山在明代时"宫观宏丽,皆天下所无","栋宇之盛,盖旷古所未有也"。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明代皇帝亲自策划、派人修建、派人管理的。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也属罕见。它总体规划严密,建筑分布大小分明主次有序。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建筑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存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宫、五龙宫等处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神祠、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紫霄宫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现存建筑29栋,总面积6854平方米,整组建筑沿五级阶地布置,逐层升高,其中紫霄殿高18.3米,通面阔29.9米,通进深12米,面积为358.8米。结构用材硕大,屋顶用重檐歇山形式。众多的建筑物中,用材极为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木雕,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金殿是一座明代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一个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正中。其全部构件都是在北京用铜铸成后,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经运河转长江、汉水运至天柱峰组装而成。其高5.5米,面阔4.4米,进深3.15米。遍体鎏金,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蚀仍辉煌如新。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现存附属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00多件,其藏品类别为神像、摩岩、石刻匾额、经书、碑刻、壁画、彩绘、道教法器、供器等。以古建筑及其遗址为主体形成的文物景点62处,分布在31200公顷的风景区内。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古代规划、设计、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