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脾胃病命理特征与易医防治

2019-01-04 23:21:26浏览:9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者:李洪陵一、脾病脾为后天之本,中医称脾主太阴经。传统医学讲生理,历来重视脾的作用,《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

作者:李洪陵

</p>一、脾病<p>脾为后天之本,中医称脾主太阴经。传统医学讲生理,历来重视脾的作用,《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临床中可见,人到成年后,切除脾脏,生命也可维持,脾脏似乎没有多大重要性,脾脏的特殊性就在于此。</p><p>脾、肺、肾主三焦水道运化。脾主中焦运化,康健时,为肠胃行其津液,化水谷之精微,或成血入肝脉,或化气输于肺,或化水归于肾,以供周身之营养。脾脏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血液流通过程中,吞噬异常的红细胞,进行修整,以成红细胞生命之源;贮存部分血小板,介入血液中的血小板平衡的调整;分泌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延长的促吞噬素,对于血的精化和再生起重要作用。脾脏病变对机体的危害最大,也是机体多数病变的原发基因。脾脏病变时不仅自身功能减弱,而且大量损耗机体能源,污染血液。</p><p>古书常讲:“脾伤则四肢俱伤。”“脾气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诸病之肿,皆源于脾。”脾康健时,为后天之本,是生化水谷精微之源泉;病弱时,是损耗能源之大害。可谓机体内“安乐之忠良,浊世之奸雄”。故脾健当用,脾弱当养,脾病当除。脾脏摘除后,胃肠可代行一部分功能。虽多有不利,但不至于危及生命。</p><p>临床中分析病因时,每遇湿寒症,应首先重视脾之症状。病例中可见,肝硬化、脾肝大、胃炎脾寒、全身消瘦、风湿性心脏病、脏器水肿等,其原发基因多数是脾寒湿、病弱造成的。《内经·太阴阳明论篇》讲:“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困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p><p>脾病初发,不易查处,也不易引起重视,因此易使病势蔓延,引发其它病症。脾湿寒,病初发较易治。笔者于96年冬季,曾用“熟地、何首乌、当归、山茱萸、香附、没药、姜片、大枣”配方药,较容易地治好了十几例脾病初发者。病者性忧郁,病前曾生闷气,吃瓜果、冷食。病后全身串痛,有时麻痹胀满,经仪器查体,没发现体病变。经脉诊断为脾寒,冷气初起,活动于全身,投以热药,助阳祛寒,效果甚好。</p><p>脾性属己土,己土为田园之土,中正蓄藏,有生化万物之功能。需火湿生土,水湿润土,但不可火炎无水,无水土则焦躁,失去生养之功。又不可水泛无火,水泛无火,土湿物病。水火既济,阳光普照,雨露津润,万物则茁壮成长。土薄又怕盛木克,贫瘠碱洼的土地上,难以生物,必成不毛之地。弱土又怕阴、阳金重泄,土中掏金,土将受折磨,耗尽生机,成病弱之躯。用阴、阳五行规律分析脾病,应熟记此理。</p><p>一般身寒脉细沉之人,多有脾寒之基因。若早防治,则免其大害。如任其风湿邪侵,当筑成重病之根。身热脾躁的人,多不思饮食,脾染病毒,免疫不足,成机体之大害。肝木过盛恣狂,欺脾最重。肝统气上行,脾弱耗气,缺养,也造成脾之病变。脾弱,水谷精微物质被肺气宣蒸怠尽,也病变之源。</p><p>根据四柱分析,脾病变规律及应采取的防治方法如下:</p><p><strong>1、</strong>四柱水寒,土弱,脾湿寒多病,一般在行运、流年水寒时患病。例:</p>    坤造:辛卯、庚子、乙巳、甲申。    坤造:癸未、壬戌、丙子、辛卯。    乾造:壬寅、壬子、己亥、丁卯。    乾造:辛丑、己亥、壬子、癸卯。<p>以上病例,均患风湿性综合病症。</p>    病状:脉细数无力,胸肋脊背串痛,消瘦,四肢无力,大便稀,面露紫青色,胃满气胀,肝胆微微作痛。    病因:性忧郁,多愁善感。脾胃虚寒,多生寒湿之气,寒湿之气串行于三焦之中,故周身疼痛。脾肌缺血,轻时风寒侵体,重时积寒成瘀,染综合性风湿病。    易引发病:风湿性疾病,贫血,心脏病,血质病变,肝硬化等。    治疗原则:生火固土。    治法:祛寒助阳,养血益脾。    中医用药:熟地、当归、何首乌、附子、肉桂、香附、没药、麻黄、苍术等。    饮食:宜甘味及热性食品,忌辛、酸味及寒性食品。    生活习性:宜平心静气、宽以待人,忌多愁善感,悲怒生气。    住宿位置:干燥多见阳光为宜,宜住宅基的南方,风水场的天医宫。忌风寒湿润地,忌住宅基的北、西北方,忌风水场的六煞、延年、绝命之宫。    室内布局:红、黄色为宜,室内宜见火旺标志。忌黑白、暗色,忌见水泛标志。    生活方位:宜南、东南,忌北、西北方。<p><strong>2、</strong>四柱土薄受盛木之克,脾弱难施运化之功。一般在行运、流年木盛时患病。例:</p><p>乾造:癸卯、甲寅、己卯、甲子。</p><p>乾造:甲寅、乙亥、戊戌、甲寅。</p><p>乾造:壬辰、壬寅、辛卯、丁酉。</p><p>坤造:癸未、甲寅、辛酉、丁酉。</p>    病状:脾肿大,胸肋串痛,消瘦无力,左脉浮弦,右脉弱,心中烦躁。    病因:脾弱,胃酸过多,伤脾。肝气过盛欺脾。频繁遭受意外打击,生活在愤怒之中,怒则肝木乘脾,脾伤则运化津液不利,脏、器肢体缺养,易患综合病变。    易引发病:胃溃疡、食道癌、子宫瘤等。    治疗原则:泄木生火,固土生金。    治法:养血补心,养胃益脾,活血理气。    中医用药:熟地、红花、当归、六曲、砂仁、鸡内金、木香、乌药、橘皮、姜黄、干黍等。    饮食:忌咸、酸寒性食品,宜甘味及热温性食品。    生活习性:忌吸毒酗酒,饮食无节,玩世不恭,惊吓创伤。宜心情宁静、食匀精细,宽心度世,宽和待人。    住宿选择:忌寒湿润之地,忌宅基的东、东北地,忌风水场的生气、六煞之宫。宜朝阳干燥之地,宜宅基的南方、中土,宜风水场的天医之宫。    室内布局:忌绿、黑色,忌见木盛标志。宜红、黄色,宜见火炎、土厚标志。    生活方位:忌东、东北,宜南、西南、当地。<p><strong>3、</strong>四柱火炎土焦,脾易染病毒、菌,脾病失去运化能力,损耗体内精养物质。一般在行运、流年火旺年患病。</p><p>乾造:丁未、丙午、丙辰、癸巳。</p><p>坤造:戊子、甲寅、丙午、甲午。</p><p>乾造:戊戌、丁巳、己未、丙寅。</p><p>坤造:戊戌、戊午、己巳、丙寅。</p>    病状:脉浮,沉按无力,身热,不思饮食,消瘦,四肢无力。焦躁不安,肾、肺功能皆弱,大便躁结,小便赤黄。    病因:脾胃躁结,缺少营养;脾生燥气,薰蒸三焦,气、血经络通道多积瘀;肾失津润之功,脾见热邪侵体,免疫功能不足。肝阳上亢,乘热欺脾。    易引发病:血液病、红斑狼疮、肾肺虚弱。    治疗原则:生水湿木,强金生水。    治法:滋阴补肾,利水渗湿,清热凉血,清毒化瘀。    中医用药:天门冬、麦门冬、何首乌、远志、茯神、大生地、杭白芍、党参、女贞子、生龙骨、生牡蛎。    饮食:宜苦、咸、辛味及寒性食品,忌甘味及热性食品。    生活习性:忌剧烈活动,干食曝晒,饮食无节,思虑过甚。宜轻度活动,爽凉多饮,五味均食,平心静气。    住宿位置:阴凉为宜,即宅基方位的北、西北地,风水场的延年宫。忌火地,五鬼宫。    室舍布局:暗色、绿色,阴凉为宜。忌见火炎标志。    生活方位:宜北、西北方,忌南方。二、胃病。<p>中医称胃主阳明经。</p><p>胃为水谷之海,容纳来自食道的食品,并且对食品进行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胃具有分泌功能,胃分泌的激素,对消化、吸收及酸碱平衡度起重要作用。</p><p>脾胃同命,多患同类疾病。脾主太阴湿土,得阳而运;胃属阳明躁土,得阴则安。胃过寒湿,消化功能减退,水谷粗而不化,随大便流出,胃积寒成郁,对周身灌输冷气。胃过热,胃内躁结,运化不利,热气薰蒸胃肠,积热成瘀,饮食不下,水谷难进。胃弱,酸碱度过盛,胃膜受伤,失去消化功能。胃的常见疾病有:胃溃疡、胃炎、胃寒、胃出血、胃穿孔、癌变等。</p><p>根据四柱分析,胃病的规律及应采取的防治办法如下:</p><ol>    四柱木盛无火,土弱逢克、泄,易患胃病。一般在木旺年患病。    金重泄土,木盛克土,易患胃病。一般在金强或木盛年患病。</ol><br></div>



</div>
                            <div class=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你该怎样走出人生低谷?

上一篇:

即将倒霉或有灾祸的预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