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酒,源远流长。从泸州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1983年,泸州市区出土汉崖墓一座,出土汉画像石棺一具(泸9号石棺),棺左侧的画像图案为“巫术祈祷图”,其图案为一男一女(现、巫)正相对举樽求神,表现“以酒祭祀”的场面。
1987年,泸州市区忠山又出土汉崖墓群,出土红陶角杯3件,为饮酒器。
同时,在泸州市区以外各县还出土了汉陶饮酒俑,汉陶酒罐等大量文物。
由此可以证明,泸州在秦汉时期,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宋代泸州,以盛产糯米高梁著称,酿酒原料十分丰富。
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路经泸州时,曾不无感慨地吟有“江安食不足,江阳(泸州)酒有余”的诗句。元明时期,泸州大曲酒已正式成型。
据清代《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秦定元年,泸州已研制成功了“甘醇曲”,酿制出了第一代大曲酒。根据以上记载,泸州大曲老窖产生于明代洪熙年间,属明代早期。
当然,我们现在还无考证第一代窖池的遗物和资料。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并且还在使用的最早窖池,仅存4ロ,位于泸州市区营沟头,为明代舒聚源糟房所保留下来的,即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这4口大曲老窖池,是我国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用时间最长的曲酒窖池。与它联系在一起的,是明代龙泉井及清代“重修龙井碑”。
明代龙泉井及清代重修龙井碑,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泸州营沟头与明代老窖池相距约400米处。龙泉井为典型明代式井,石砌,井口呈园形,直径0.75米,宽0.32米,立于龙泉井旁,清代嘉庆时立。
在《中国酒典》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舒聚源糟房,明代,泸州有位姓舒的武举,此人嗜酒如命,……在泸州城南营沟头;开建酒窖,并用附近龙泉井的清冽泉水为酿酒用水,这便是泸州大曲酒的第一个酿酒作坊一一舒聚源糟坊。”
这个记载,与泸州现有的实物完全相符,并且在重修龙井碑上,也有类似内容的记载。因此,作为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建窖时期考证的佐证物,龙泉井及重修龙井碑,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明代泸州老窖池及龙泉井,重修龙井碑,是泸州酿酒史源远流长有力的证明,透过老窖池的深度及龙泉古井的神秘,我们可以看到泸州酿酒史上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