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肖中仁、乔全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8日正式公开发布。这一区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根据规划,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等九个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1%,人口数量不足中国总人口的5%,经济总量却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在专家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邓江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10万亿人民币的体量,有270个产业集群,330个专业市场的覆盖率,这给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发展规划也将体制机制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将发挥粤港澳三地的综合优势,促进要素流通,注重用法治化和市场化手段,让创新的动力充分涌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认为:“因为各自处于不同的制度基础,体制上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怎么能协调起来?怎么来打破这种边界,使得人员、物资、金融能够迅速沟通和流畅?这是核心问题。市场经济就是要保证各种要素充分流动,才能有竞争力。”
规划中关于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限制等内容,受到各界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重中之重。根据这份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并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大湾区目前已布局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将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国家高新区扩容。
粤港澳三地制造业、IT产业、工商界人士普遍认为,即使与世界著名的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也具备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完善,技术供给和孵化能力强,创新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等独特优势。香港“香江智汇”论坛主席吴历山曾表示:“香港在金融、科创、人才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而内地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发展迅速,香港和内地优势互补。”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个城市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分析认为:“一方面港澳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在参与国际的合作竞争中要携起手来,尤其重要的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要发挥港澳熟悉国际规则、联系渠道多的优势。像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航运、贸易、法律、现代服务业方面优势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跟内地携起手来,共同来参与到国际的合作和竞争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发展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还要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