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成语故事

找到320条相关结果

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
2019-03-06 22:54类目:成语故事

南柯一梦的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
2019-03-06 22:54类目:成语故事

倒行逆施的故事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要为父兄报仇。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楚国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家徒四壁的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狡兔三窟的故事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背道而驰的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差强人意的故事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
2019-03-06 22:53类目: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的故事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他却回答我说: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双管齐下的故事

唐朝人张?b(zao),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赤膊上阵的故事

【释义】:“赤膊”,不穿衣甲。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却了盔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分庭抗礼的故事

【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炙手可热的故事

【释义】:“炙”(zhì),烤。手一靠近就觉得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威大。亦作炙手而热。【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的故事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2019-03-06 22:52类目:成语故事

出尔反尔的故事

【释义】:“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
2019-03-06 22:51类目:成语故事

别无长物的故事

【释义】:“长物”,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它物。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俭朴而东西极少。【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
2019-03-06 22:51类目:成语故事

弄巧成拙的故事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
2019-03-06 22:51类目:成语故事

贾人渡河的故事

>>小学语文>>学生园地>>>>语文小故事贾人渡河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
2019-03-06 22:50类目:成语故事

一饭千金的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
2019-03-06 22:50类目:成语故事

按行业找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