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班固原文及翻译

2019-02-27 12:57:52浏览:151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班固原文及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张骞、李广利的事迹。张骞,武帝时两次奉使西域,历经磨难,不畏艰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班固原文及翻译

  【说明】本传叙述张骞、李广利的事迹。张骞,武帝时两次奉使西域,历经磨难,不畏艰苦,沟通中外,作出贡献,是个传奇式英雄人物。还曾参与征伐匈奴的活动。李广利,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太初元年(前104),奉命带兵到大宛贰师城索取汗血马,故号贰师将军。此役损失很大,但他却封为海西侯。征和三年(前90)出击匈奴,兵败,投降对方,不久死于客地。《史记》将张骞附传于《卫将军传》,甚为简略,而《大宛传》记载张骞、李广利事,较为详细,止于李广利封为海西侯。《汉书》将张骞、李广利合为一传,补充材料,详其始末,显示汉武帝事外的精神及中西的交流。《史记》《汉书》于传末都论及取材谨慎的原则,不取荒诞不经的传闻;这是史学的基本要求,否则难言“实录”。

  张骞,汉中人也(1),建元中为郎(2)。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3),以其头为饮器(4),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5)。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6),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7)。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1)汉中人:陈寿《益部耆旧传》云。骞汉中成固人。成固,县名,今陕西城固县。(2)建元:汉武帝年号(前140—前135)。(3)月氏(ròuzhī):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民族。(4)饮器:侧耳杯。其形如人面,故匈奴以月氏王头为饮器,取其形似(陈直说)。(5)无与:言无人援助。(6)更:经过。(7)堂邑:汉人之姓。其奴名甘父。陇西:郡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张骞出陇西,时在建元三年(前138)。

  居匈奴西(1),骞因与其属亡乡(向)月氏(2),西走数十日至大宛(3)。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导)(4),抵康居(5)。康居传致大月氏(6)。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7)。既臣大夏而君之(8),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9),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10)。

  (1)居匈奴西:《史记》作“居匈奴中,益宽”。(2)其属:谓同使之官属。(3)大宛(yuān):西域国名。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王治贵山城(今苏联中亚卡散赛)。以产汗血马著称。(4)译:译员。导:向导。(5)抵:至也。康居: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在卑阗城。北部为游牧区,南部为农业区。(6)大月氏:古族名。汉文帝时,月氏大部分人从敦煌祁连间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称大月氏,因遭乌孙攻击,又西迁大夏(今阿姆河上流)。自张骞至其国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休密、双靡、贵霜、顿、都密五部翕侯。约当西汉后期,贵霜翁侯兼并其他四部,建立贵霜王朝。(7)夫人:《史记》作“太子”。(8)臣大夏:谓以大夏为臣。大夏(Bactria):中亚细亚古国。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二世纪之交强盛,后国土分袭、势衰,被大月氏入据。(9)自以远远汉:《史记》作“自以远汉”。(10)要(yāo)领:长衣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平贴。比喻纲要或事物的关键。要:古“腰”字。

  留岁余,还,并(傍)南山(1),欲从羌中归(2),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3)。拜骞太中大夫(4),堂邑父为奉使君。

  (1)南山:即今新疆南部喀喇昆仑山脉。(2)羌:古族名。活动于今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3)堂邑父:即堂邑氏之奴甘父。亡归汉:时在元朔三年(前126)。 (4)太中大夫:官名。掌论议,属郎中令(光禄勋)。山村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2),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3)。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4),唯二人得还。

  (1)强力:言坚忍于事(颜师古说)。(2)胡人:《史记》作“故胡人”,是也。(3)给:供也。(4)十三年:自建元三年至元朔三年(前138—126)。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1)。语皆在《西域传》。

  (1)所有:指所生之物。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1),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2)。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3),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4),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5),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6)。诚得而以义属之(7),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8),四道并出:出(9),出莋(10),出徙、邛(11),出僰(12),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氏、莋(13),南方闭巂、昆明(14)。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15),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16),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1)见邛竹杖、蜀布:《御览》卷一六八引《蜀记》云:“张骞奉始寻河源,得高节竹植于邛山。今缘山皆是,可以为杖。”又说文,蜀细布。(参考陈直《汉书新证》)。(2)贾人:商人。市:交易。身毒:古印度的别译。(3)土著:世代定居于一地。(4)度:计也。(5)宜:犹当。径:直也。宜径:谓从蜀往身毒,当是直道。(6)设:施也。设利朝:谓施利以诱令入朝。(7)以义属之:谓以道义使之臣属。(8)犍为:郡名。治僰道(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间使:求间隙而行的使者。(9)(máng):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松潘等地区。(10)莋: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峨嵋山以南一带。(11)徙: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大全县一带。邛: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峨嵋山西北方一带。(12)僰(bó):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一带。(13)闭:指汉使被闭塞。氏:古民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四川松潘等地区。(14)傋(xī):古部族名。秦汉时分布于今云南保山一带。昆明:古部族名。分布于今云南下关市一带。(15)滇越:古部族名。分布于今云南腾冲一带。(16)间出物:谓以物往私市。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1),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骛为博望侯(2)。是岁元朔六年也(3)。后二年,骞为卫尉(4),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5)。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春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6),杀数万人,至祁连山(7)。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8),而金城、河西并(傍)南山至盐泽(9),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10),而希矣。后二年(11),汉击走单于于幕(漠)北。

  (1)大将军:卫青。本书有其传。(2)博望: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东北。(3)元朔六年:即公元前123年。(4)卫尉:官名。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5)李广:本书有其传。(6)骠骑将军:霍去病。本书有其传。(7)祁连山: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南、祁连山脉中部。(8)混邪王:匈奴之王号。(9)金城:郡名。治允吾(在今甘肃永清县西北)。河西:古地区名。汉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南山: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南。盐泽:即莆昌海,在今新疆罗布泊地区。(10)候者:侦探。(11)后二年:指元狩四年(前119)。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1)。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2),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领侯抱亡置草中(3),为求食,还,见狼乳之(4),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5),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6),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7)。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食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8),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9),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10),道可便遣之旁国(11)。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12),未能得其决。语在《西域传》。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13)。乌孙发译道(导)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14),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1)乌孙:古族名。最初在祁连、敦煌间,公元前一世纪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亦谷城。张骞使乌孙后,汉武帝两次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乌孙王,后来属西域都护。(2)大月氏:《史记》作“匈奴”。(3)傅父:如傅母。布就:翎侯之别号。翎侯:乌孙大臣之官号。(4)乳之:谓以乳饮之。(5)塞:古族名。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二世纪因大月氏人西迁而侵入其地,塞族分散,一部分南下征服罽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与入侵的乌孙人混合。(6)健:壮大之意。(7)远:离也。(8)故地:指祁连、敦煌间之地。(9)中郎将:官名。秩比二千石,属光禄勋。(10)持节副使:言为张骞副使而各令持节。(11)道可便遣:言于道中(张骞)得便宜遣其副。(12)谕指:言以天子之意指晓告之。(13)大夏:在“大夏”之下,《史记》有“安息、身毒、于阗、扞罙及诸旁国”。(14)报谢:指乌孙使者随张骞来汉,报谢天子。

  骞还,拜为大行(1)。岁余,骞卒(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3),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4),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5),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1)大行:即大行令,汉武帝大初元年改名大鸿胪。掌接待宾客等事,后渐变为礼仪官。(2)岁余骞卒:《公卿表》云:“元鼎二年“张骞为大行令,兰年卒。”与此相异。张骞墓在今陕西城固县张家村。(3)其人:其国人。(4)凿孔:开辟孔道。即开辟了交通。(5)质:信也。

  初,天子发书易(1),曰“神马当以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而汉始筑令居以西(2),初置酒泉郡(3),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4)。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所赍操(5),大放博望侯时(6)。其后益习而衰少焉(7)。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返)(8)。

  (1)书:谓卜筮之书。易:谓占卜陈直说)。(2)筑令居以西:言筑塞西至酒泉(臣瓒说)。令居:县名。在今甘肃永登县西。(3)酒泉郡: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4)奄蔡:西域古族名。一作阖苏。约分布于今咸海至黑海一带。从事游牧。犛靬:汉西域国家之一。一作阖轩。即大秦国。条枝:古西域国名、地名。在安息西界,临西海(指波斯湾)。在今伊拉克境内,(5)赍操:谓资持节及币。操:持也。(6)放(fǎng):依也。(7)益习而衰少:以其串习,故不多发人(颜师古说)。(8)远者八九岁二句:此谓道远则为时长,路近则为时短。

  是时,汉既灭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请吏。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1),欲地接以前通大夏(2)。乃遣使岁十余辈(3),出此初郡(4),皆复闭昆明(5),为所杀,夺币物。于是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6)。后复遣使,竟不得通。语在《西南夷传》。

  (1)置牂柯等郡:参考《西南夷传》。(2)此谓欲地界相接前往大夏。(3)遣使:《史记》“遣使”之下,有“柏始昌、吕越人等”。(4)初郡:初置之郡。后皆叛而并废之。(5)闭昆明:为昆明所闭。(6)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时在元封二年。

  自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1),听其言(2),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3),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来还不能无侵盗市物,及使失指(4),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5)。使端无穷,而轻犯法。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相效。其使皆私县官赍物(6);欲贱市以私其利(7)。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8),度汉兵远(9),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责怨,至相攻击。楼兰、姑师小国(10),当空道(11),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而匈奴奇兵又时时遮击之。使者争言外国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12),胡皆去。明年(13),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障)至玉门矣(14)。

  (1)乐:《史记》作“乐往”。(2)听其言:谓听其请求而遣使之。(3)无问所从来:谓不论其来自何处及何种身份。(4)失指:乖天子指意。(5)天子为其习之等句:意谓武帝意以诸人皆习西域事,故因其有过失,傅致以重罪,激怒之使复求以自赎(杨树达说)。(6)其使:《史记》作“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言所赍官物,窃据为私有。(7)欲贱市以私其利:谓企图以交易贱价上报而私吞其利。(8)轻重:意谓轻重不实。(9)度:估计。(10)楼兰:古西域国名。王居扞泥城(在今新疆若羌县治卡克里克)。在西域南道上。居民游牧。元凤四年(前77)汉将傅介子杀其王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名为都善。姑师:即车师,古西域国名。约在初元元年(前48)汉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等,后来皆属西域都护。车师前部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县西交河古城遗址)。后部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11)空道:孔道。(12)破奴:赵破奴。时破奴已失侯,因此役更封浞野侯。(13)明年:元封三年(前108)。(14)玉门:王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靬眩(幻)人献于汉(1),天子大说(悦)。而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2),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1)幻人:魔术师。(2)采:采取。

  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示)汉富厚焉(1)。大角氏(抵)(2),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臧(藏)之积,欲以见(现)汉广大(3),倾骇之。及加其眩(幻)者之工,而角抵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而外国使更来更去(4)。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屈以礼羁摩而使也(5)。

  (1)览示:言示之令观览。(2)角抵:秦汉时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之“摔跤”。(3)现:显示。(4)更来更去:递互来去,前后不绝。(5)羁摩而使:谓笼络而指使之。

  汉使往既多,其少从率进孰(熟)于天子(1),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2),匿不肯示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3),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4),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有败(5),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6),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7)。宛中贵人怒曰(8):“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破宛矣。”天子以尝使浞野侯攻楼兰(9),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10),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

  (1)少从:谓少数之从者。进熟:谓进甘言(吴恂说)。(2)贰师城:在今苏联中亚安集延城之南。(3)甘心:快意。(4)宛国饶汉物:意谓大宛素多汉物,故不贪千金与金马。(5)盐水:指盐泽地区,为沙碛之地。在今罗布泊一带。数有败:言数有死亡。 (6)绝邑:谓无城郭之居。(7)椎金马:椎破金马。(8)宛中贵人:宛国中之贵臣。(9)浞野侯:赵破奴。(10)欲侯宠姬李氏:欲封宠姬李夫人之兄弟。

  骞孙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时为光禄大夫(1),使匈奴,给事中(2),为石显所谮(3),自杀。

  (1)为光禄大夫:张骞曾任太中大夫,参见本书《石显传》及《刘向传》。(2)给事中:侍从天子左右。(3)石显:本书《佞幸传》附其传。

  李广利(1),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产昌邑哀王(2)。太初元年(3)。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4),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故浩侯王恢使道(导)军(5)。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6),士财(才)有数千,皆饥罢(疲)。攻郁成城,郁成距(拒)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7)。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8)。”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

  (1)李广利:中山人,李夫人之兄。(2)昌邑哀玉:刘髆。(3)太初元年:前104年。 (4)恶少年:谓无行义者。(5)王恢:此与马邑之谋参与者王恢不是一人。(6)郁成:城名。在今苏联中亚安集延之东。(7)士不过什一二:谓返回之士卒不过十分之一二。(8)益:多也。

  其夏(1),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2),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3),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4)。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5)。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骆)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6)。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7)。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8),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9)。而发天下七科適(谪)(10),及载糒给贰师(11),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12),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1)其夏:当作“其秋”。据本书《武帝纪》,太初二年秋,遣浞野侯击匈奴,不还。(2)浞野:浞野侯赵破奴。(3)轮台:《史记》作“仑头”。轮台、仑头,皆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易:轻也。(4)案:案其罪而行罚。(5)负私从者:自负粮之私从者。(6)甚设:设备齐全。(7)自“宛城中无井”至“以穴其城”数句,谓大宛闻汉兵至境,因城中无水,故遣水工徙其城外水道,以穿入城中。此是错简,宜移于下文“平行其宛城,兵到者三万”之下(吴恂说)。(8)张掖:郡名。治得(在今甘肃张掖西北)。(9)居延:县名。在今内蒙古额旗纳旗东南。休屠:县名。在今甘肃武威北。(10)七科谪:西汉有战争时征派至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11)糒:干粮。 (12)二人为执驱马校尉:一人为执马校尉,一人为驱马校尉(颜师古说)。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1),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2),乃先至宛,决其水原(源),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3)。”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熟)计之,何从(4)?”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盛,不敢进。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5),而其内食尚多。计以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不许,则坚守,而康居候汉兵罢(疲)来救宛,破汉军必矣。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扎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6),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罢而引归。

  (1)平行:言安全行进。(2)留行:谓驻军而不行。(3)自“其外城坏”至“以王毋寡”数句:错简,宜移至上文“攻之四十余日”之下(王念孙说)。(4)何从:意谓攻战,还是不攻而取马?(5)汉人:《史记》作“秦人”。(6)故时遇汉善者:《史记》作“故待遇汉使善者”,文义较明。

  初,贰师起敦煌西(1),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2),分为数军,从南北道。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别至郁成,城守(3),不肯给食。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4),攻郁成急。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架往攻破郁成(5),郁成降。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6)。四人相谓:“郁成,汉所毒(7),今生将(8),卒失大事(9)。”欲杀,莫适先击(10),上邦骑士赵弟拔剑击斩郁成王(11)。桀等遂追及大将军。

  (1)起:发也。(2)道上国:近道诸国。(3)城守:其上当还有“郁成”二字,与“城守”为句(王闿运说)。(4)负而轻之:恃大军之威而轻敌人。负:恃也。(5)上官桀:此人与左将军上官桀(与霍光同辅政者)非一人。(6)大将军:指贰师将军。当时多别将,故称贰师为大的将军。(7)毒:言毒恨。(8)生将:《史记》作“生将去”(把活人送上),文义较明。(9)卒失大事:谓终失大事。卒:终也。(10)莫适先击:没有主意,先击者。(11)上卦:县名。今甘肃天水市。

  初,贰师后行(1),天子使使告乌孙大发兵击宛。乌孙发二千骑往,持两端,不肯前。贰师将军之东(2),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人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军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3),以此物故者众(4)。天子为万里而伐,不录其过,乃下诏曰:“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漠)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5),隔东西道。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6),涉流沙(7),通西海(8),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渡)(9),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封斩郁成王者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架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行者官过其望(10),以适(谪)过行者皆黜其劳(11)。士卒赐直(值)四万钱(12)。伐宛再反(返)(13),凡四岁而得罢焉。

  (1)后行:令别人先开道,而已随后行进。(2)之东:旋军东行。(3)牟:取也。(4)物故:谓死。(5)危须: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期门车令:汉使期门郎车令。从:由也。溯(sù):逆流而上。河山:即本书《张骞传》所云“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之河山。(7)流沙:沙漠。沙常因风吹而流动,故称流沙。(8)西海:指条支国所临之西海,即指今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9)径渡:言直接越过而无碍难。(10)奋:迅也。奋行者:自东而行者。(11)以谪过行者:以罪谪而行者。黜其劳:谓免其罪,不叙其劳。指吏有罪者,立功赎罪,而不授官。(12)值:指钱之本身价值。(13)再返:犹言两个来回。

  后十一岁,征和三年(1),贰师复将七万骑出五原(2),击匈奴,度(渡)郅居水(3)。兵败,降匈奴,为单于所杀。语在《匈奴传》。

  (1)征和三年:前90年。(2)五原:郡名。治九原(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3)郅居水:今色楞格河,源于杭爱山脉,流入贝加尔湖。

  赞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二千五百里余,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自张赛使大夏之后,穷河原(源),恶睹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1)里余:二字误倒。《史记》作“余里”。(2)河源:黄河之源。今已探明黄河源于唐古拉山。(3)恶睹所谓昆仑:言无二千五百里高之山(王闿运说)。(4)放:谓放荡辽阔,不可信(如淳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资治通鉴第三十四卷

上一篇:

燕饥赵将伐之原文及翻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