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故事6个
关于学习的故事1: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关于学习的故事2:青蛙现象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很快。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一旦温度上升到70-80℃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编后语】: 第一,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第二,太舒适的时刻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改善的地方。第三,要能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关于学习的故事3: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讲述四个小精灵: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同时享受一堆奶酪。有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两只小老鼠积极行动,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更多的奶酪;两个小矮人中的哼哼不去寻找新的奶酪,却总是在思考奶酪是谁拿走的,为什么要拿走,结果可想而知;而唧唧虽然也经过一阵犹豫,但他及时行动,终于也寻找到了新的奶酪。这个寓言里的“奶酪”代表着每个人最想得到的东西,如工作、金钱、财产、健康等。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
【编后语】:老办法、旧观念不会帮助我们摆脱困境,只有转变旧观念,放弃旧的东西,“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才会有全新的发现,找到新的出路。
关于学习的故4: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的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部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盲人一想,对呀!
盲人打着灯笼上路,没想到走到半路就被人撞倒了。他很生气地说:“你的眼睛也瞎了吗?为何把我撞倒?”路人回答:“对不起,我没有看到你。”盲人大惑不解:“我明明打着灯笼,为什么你看不到我呢?”路人说:“灯笼里的火早就熄灭了啊!”
【编后语】:故事的第一节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已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故事的第二节反映了系统思考的第二个概念,就是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既要整体的看问题,更要动态地看问题。盲人认为灯笼点上了,就永远不会灭,他没有想到有灭的那一刻。
关于学习的故事5:哥伦布的鸡蛋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的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
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子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编后语】: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关于学习的故事6:目标的代价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惯,总是盲目的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到六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的走。一个小时过去3lian.com/zl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针)。
【编后语】:人生倘若随大流,瞎忙空耗,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终免不了“毛毛虫”的命运。目标是成功的基石;目标能推动我们前进;目标有助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握重点;目标能使你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