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唱黑脸,只看事不看人,即使面对皇帝身边的宦官、靠山铁硬的皇亲、手操生杀予夺大权的“真龙天子”,他也“照黑不误”。包拯廉洁的故事
宋仁宗皇帝因宠爱张贵妃而提拔其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包公就带头上奏:“张尧佐是个凡庸之辈,靠贵妃得宠这层特殊关系才一步登天。这不知遭到多少人背后讥骂,可陛下为什么非要护着一个张尧佐而违天意、逆人心、自酿危机呢!”又说:“历代外戚,即使有才者,明君也不肯轻易给他实权,何况无才者!……请陛下撤掉张尧佐,另求贤才!”
宋仁宗无奈,只好照办,但又抵抗不了枕头风,不久又授予张尧佐宣徽使之职。宣徽使是皇帝近侍高官,与副宰相级的枢密使同列,所以张贵妃特别看重此职,曾再三叮嘱宋仁宗一定咬住不放,宋仁宗满口答应。
包公寸步不让,立即率同僚七人入奏。宋仁宗一见这阵势,不禁“龙颜大怒”,与七位谏官舌战朝堂,吓得胆小朝臣直打哆嗦。张尧佐见众怒难犯,慌忙声明辞去宣徽使之职,宋仁宗也怕为此丧失人心,赶紧顺水推舟以示“虚心纳谏”,并且下诏,以后皇亲国戚不得担任任何有实权的高官。包拯廉洁的故事
张贵妃眼巴巴地盼望佳音,一见宋仁宗回宫便急问道:“宣徽使……”宋仁宗埋怨她说:“宣徽使宣
徽使,你就知道个宣徽史,咋就不知道包拯是个御史!”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个人在皇帝面前都敢唱“黑脸”,其他场合可想而知。自古以来,只有那些不怕丢官、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只怕国家受害百姓遭殃的人,才敢唱“黑脸”。幸运的是包公生逢比较开明的宋仁宗,加之具有高明的斗争策略,才得以安居高位,享其天年。假如碰上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的皇上,早就被杀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