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采蒲台的苇》教学反思

2019-03-05 22:59:45浏览:268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是篇借物赞人的文章。课文通过对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的概述,以及一次为掩护掩抗日队伍宁死不屈与敌人斗

  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是篇借物赞人的文章。课文通过对无数抗日英雄的事迹的概述,以及一次为掩护掩抗日队伍宁死不屈与敌人斗争典型事例的具体记叙,歌颂了白洋淀人民团结对敌、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崇敬抗日志士的情怀。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1、由浅入深读文,感受采蒲台人民面对日寇的不屈意志,感受中国人民的凛然正气。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这两个目标是达到了,学生在与文本文字的深刻对话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在对抗外敌中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但是在朗读的时候效果还是试教的时候好,特别是我在引读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学生的情感全部激发出来了,读得非常好。但是在今天的课中,我们的学生没有进入到那个情境中。我觉得这一点很失败,以后在这方面应该多加强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从“为什么采蒲台的苇是最好的”入手,然后学习“两个妇女掩护带枪的干部”和“一个男人死也不屈服”的英勇事迹,最后再回到开头,让学生说说“最好的苇在采蒲台”的真正含义。在课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虽说学生写的不是很精彩,但是我想应该能够对孩子的心灵有所触动。

以前在上校级公开课的时候,我选的都是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不需要太多激情的文章,大概比较适合我的个性吧。而《采蒲台的苇》这篇课文中的抗日英雄的故事非常感人,需要教师充满激情的来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我觉得不管成功与否,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尝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上一篇:

白朴的代表作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