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二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

2019-03-06 04:44:36浏览:481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二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中国道家文化思想:无为  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

二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二年级传统文化手抄报    山村

  中国道家文化思想:无为

  无为指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术语。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即可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也可以用于修身养性。

  无为谓之一人正而化天下正。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就是违背了道啊。《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明道篇》有诗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道德经》中有十二处提到无为。第三章称“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 的 “无” 字, 在 《老子》 所有古本中皆是它的繁体字 “礚” 。 就字源学的意义上说, 据庞朴先生考证, 它在上古与人们试图和不可感知的神灵相交通的乐舞密切相关, 因而“礚” 不等于没有, 只是无形无象、 不可感知而已。 所以 “礚” 是 “似无而实有” 的意思。 ( 《说 “无” 》 ) 由此可见, 就其本义而言, “无为” 并非不为或无所作为, 而是一种润物 “似无而实有” 的行为。张湛把道的这种特质称之为神惠。

  无为的积极意义

  道家并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极的。它里面产生了许多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励人们张扬个性大有作为的精神。只不过人们对其充满了道听途说的认识和想当然的理解,所以才让道家背负了“消极 ”的坏名声。历史上的许多道家人物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大有作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他们的作用更为明显,只不过他们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显赫的名字,或者是留下了名字,但由于其功业的神奇,在民间就有了种种传说。

  但道家无为却被“有心”的儒家学者、佛教徒以及某些受佛教影响的道教徒解释得面目全非;无为被僵化为“什么都不做”;道家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完全被视而不见;道家的积极思想没有得到更多的张扬,而消极思想却在滋生蔓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设置ppt自动放映

上一篇:

ppt2007中如何制作流程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