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答案

2019-03-06 20:49:29浏览:591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 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 ⑷予唯不食嗟

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 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 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 ⑹可去 ⑺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4.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5.你是否赞同这位饿者的做法?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①作成食物②吃③吃④我,只⑤这⑥离开⑦道歉

  2。⑴喂!来吃!⑵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⑶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谈骨气》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饿者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或清高的人),他虽然“蒙袂辑履,贸贸然”,但是听到“嗟,来食”,却“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2分,意对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赞同或不赞同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二: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答: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原文:

  不食嗟(jiē)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百家姓黎,黎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上一篇:

秋天英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